主持人:這里是國家應急廣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有關共享單車使用的話題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在歌曲過后進入我們今天的第一現(xiàn)場,我們一起來聽甘肅古浪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的治沙故事,待會見。
歡迎回來,這里依然是修奇陪伴各位的國家應急廣播高速加油站,您正在鎖定收聽的頻率是FM99.6中國交通廣播,進入我們今天的第一現(xiàn)場,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位于河西走廊騰格里沙漠南緣,是我國青藏高原生態(tài)屏障和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80年代初當?shù)氐牧焕先藶榱吮W〖覉@,發(fā)起了向荒沙挑戰(zhàn)的計劃,子承父業(yè),三代人用37年的奮斗建起來了一條21萬畝的綠色隔離帶,阻擋了風沙侵襲,讓荒漠變成了綠洲,我們來聽央廣記者的報道。
記者:戈壁灘古道邊荒漠連天,一區(qū)古浪老調(diào)唱出了古浪人的往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八級以上的大風一年能刮十幾次,騰格里沙漠以每年七八米的速度向十多個村莊兩萬多畝糧田,三萬多民群眾生活的地方推移,八步沙是古浪縣最大的風沙口,1981年這里作為荒漠化土地開發(fā)試點向社會承包,在土門公社大隊當主任的石滿老漢第一個站出來,他和郭明巢,賀發(fā)林,羅元魁,陳海,張瑞元五個人在合同上按上了紅手印,以聯(lián)戶的形式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那一年40歲的張瑞元是六個人里面年紀最小的。說干就干,六個人把鋪蓋一卷就進了沙窩子,白天用毛驢車拉來樹苗植樹,天黑了就地挖個地窩棚就睡下,白天曬晚上凍,還要忍受風沙和野蚊子,青黃不接的時候拔根沙蔥帶著沙粒也就進了肚子,幾經(jīng)艱辛,六老漢終于在沙窩窩里種上了將近一萬畝的樹苗,六個人心里說不出來的高興,可高興勁還沒過去,第二年春天的兩場大風就讓他們遇到了新問題。六老漢有點著急,沒白沒黑的在沙窩窩里轉悠,還真找出來了規(guī)律,他們發(fā)現(xiàn)每被風沙吹走的樹苗根部都有草,一棵樹一把草的方法成了當時救命的法寶。十年時光轉瞬即逝,八步沙能看到綠色了,六老漢的頭發(fā)也成了白色,7.5萬畝的八步沙才治理了一半,六老漢約定無論多苦多累,每家必須有一個繼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四位老人相繼過世,兩位老人年邁體弱,賀發(fā)林的兒子賀中強說,一開始來治沙只是迫于家里的壓力和父親臨終前的囑托,直到1993年10月份那天讓他意識到了林場對自己的意義。抓住了砍樹的人,可是被砍的樹卻再也長不回去了,從那時起,七棵樹的樹杈子就長在了賀中強的心里,八步沙林場成了自己魂牽夢縈的地方。1995年到2000年間,國家三北防護林的工程政策調(diào)整,原來的造林補助款沒有了,加上持續(xù)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場面臨破產(chǎn)倒閉,六老漢第二代治沙人早出晚歸尋求貸款,用賣豬賣羊賣糧食籌集資金,在林場打了一口150米深的井,種上小麥,玉米,西瓜,番茄,實行了全新的股份利益連接機制,多種經(jīng)營模式讓林場的發(fā)展找到了新的空間,2003年,7.5萬畝八步沙的治理任務完成了,一個喬木,灌木,沙草結合的綠洲讓春夏時節(jié)的八步沙儼然成了花海,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八步沙治理好了,治沙人也積累了一套獨特的治沙經(jīng)驗,2003年六老漢第二代人主動請纓,走進了距離八步沙25公里遠的黑崗沙,又是一個十年過去,黑崗沙已是林草豐茂,2015年六老漢第二代人再次向古浪縣委縣政府申請,跨區(qū)域承包更北邊的一塊沙區(qū)。37年來,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風沙育林草37.6萬畝,以愚公移山的毅力讓荒漠變成了綠洲,郭明朝的孫子郭喜是八步沙六老漢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他進入八步沙林場治沙,如今他不僅學會了開著大卡車在沙漠里送水送草,澆樹澆花,還在沙漠里搞起了溜達雞的養(yǎng)殖。
主持人: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修奇在國家應急廣播高速加油站為大家預備的全部內(nèi)容了,感謝各位一個小時的陪伴,也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夠真真切切的服務到您的生活當中,明天上午的11點修奇依然在這為大家服務,請鎖定FM99.6中國交通廣播,節(jié)目之外也歡迎隨時關注國家應急廣播的微博微信,客戶端,咱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