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yīng)急廣播 > 應(yīng)急廣播

拯救幼年座頭鯨 兩天努力救援

2018-02-03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2017年11月13日中午,江蘇南通啟東,一只座頭鯨擱淺在灘涂上被漁民發(fā)現(xiàn)。漁民和民警合作,一場兩天時間的救援展開。國家應(yīng)急廣播—應(yīng)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幼年座頭鯨之死:兩天救援與死在礁石灘上的深海歌者。

座頭鯨每年遷徙的路程可達兩萬五千公里,它們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交配,并重新游回涼爽的高緯度水域,北半球甚至可以抵達白令海峽,因此被稱為哺乳動物中的“旅行愛好者”。

它們的身上藏有令科學家著迷的深海奧秘:雄性座頭鯨每年用六個月左右的時間歌唱,并會不定期更換新歌。盡管不是最大的鯨類,它們?nèi)钥梢蚤L到13米長,30噸重,可以活到70歲。他們在水中通常以每小時8-15公里的速度緩慢前行,猶如一座漂浮的島嶼。近五十年來,中國僅記錄了兩起座頭鯨的蹤影,一頭在福建擱淺,另一頭在香港現(xiàn)身。

第三起則發(fā)生在近日。2017年11月15日,經(jīng)過兩天兩次奮力救援后,一頭雄性幼年座頭鯨最終沒能被人們送回海洋,永遠留在了江蘇啟東市連興港,將被做成標本陳列在未來的鯨類保護館中。

2017年11月13日中午12點多,連興港村漁民楊發(fā)根準備外出去附近的海灘上撿“海參”。出發(fā)半小時后,他和同伴看到了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

9歲跟著父親走海,14歲獨立用圍網(wǎng)打魚蝦,今年52歲的楊發(fā)根也只有年輕時在海里見過一次座頭鯨。他立馬報了警。

中午1點多正是海水落潮期,鯨魚擱淺在離深水航道大約1公里的灘涂上,附近5、6米開外的地方仍有一些水坑。徐濤回憶,自己和一個民警不斷往返水坑給鯨魚澆水,另一人則在鯨魚身體附近挖坑,希望將水坑里的海水引到鯨魚身下。徐濤是四個最先到達的邊防民警之一。

“鯨魚當時挺有活力的,呼吸孔會噴水,聲音像蒸汽機一樣,胸鰭也能動,眼睛眨巴眨巴的。”徐濤和同事找來量尺:鯨魚長約7米,高1.3-1.4米,單側(cè)胸鰭長1米。此時,漁政和邊防民警已通過咨詢多方專家確認,這是一頭座頭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