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7

2017-05-03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萬人的生命瞬間毀滅。原唐山飛機場航行調度室主任李升堂,帶領團隊肉眼指揮飛機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關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

唐山大地震是一場劫難,對唐山人民來說是一個無法抹掉的記憶。然而讓人們最難忘的,流傳至今的,還是當時空軍飛機場在抗震救災中所發(fā)揮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揮飛機空運救災的傳奇故事。

7.28大地震后,李升堂果斷拍板,指揮開通了唐山通往外界唯一的求生之路,并在地面雷達等設施破壞殆盡的危難面前,用耳聽、眼看、大腦分析的辦法,指揮3000多架次救災飛機安全起降,最短起飛間隔僅26秒,被稱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

1986年,軍旅作家錢鋼耗費一年多的時間采訪寫作,發(fā)表了轟動文壇的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該文第二章,錢鋼援引了李玉林的一段話:“國務院接待站有位解放軍首長讓我們登記。正在這時,唐山機場乘飛機來的兩位同志也到了。我們和空軍同志一起被領進中南海。”

這篇報告文學中,錢鋼是在肯定唐山煤礦工人李玉林最先向黨中央報告唐山地震消息的前提下,才補充說明了一句:和李玉休等人一同進入中南海的兩位空軍干部,是某飛行團副政委劉忽然和師機關參謀張憲仁。

那么,究竟是誰第一個向中央報告了唐山地震的消息?

1996年6月下旬,一次偶然閑談中,記者得知,當年比李玉林更早向黨中央報告唐山地震的同志,就是現(xiàn)任中共南市區(qū)委常委,紀委書記劉忽然。

唐山大地震20周年紀念日前夕,為了把一段極具新聞價值的“舊聞”公諸于世,記者采訪了劉忽然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