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對于艦載機飛行員來說,著艦通常是在完成長時間飛行和艱巨作戰(zhàn)任務后的返航,通常這個時候飛行員已是身心俱疲。
那時候你累了你困了,你的身體要想你休息的時候,你反倒要干最困難的事情,所以說它這個著艦的時候,是整個最困難的,難就難在這里。
記者:但是真正降落的時候你要在那么短的距離,然后讓那么快速行駛的飛機停下來,這個當時飛行員的狀態(tài)在里面會是怎么樣的?
鋼索的作用就是把這個飛機拉停,它下面還一套液壓裝置,它讓飛機在九十米這個距離之內,大概不到兩秒鐘停下來,它大概行程的過程是三到五個過程,這個地方飛旋它會受到一些沖擊,身體會受到一些沖擊,撞到一個棉花墻一樣,這個很難形容,也有可能說你在急速奔跑的時候被人拉了一下,就是這種,但是也不是說撞到一個銅墻鐵壁,不是。
記者:但整個人就會往前傾。
對,往前傾,你的體液往前流動,可能視野會縮小。
記者:就會有短暫的盲區(qū)?
短暫的,就那么一下。
解說:2012年11月23號,經過千錘百煉的戴明盟成為在中國航母上第一個阻攔著艦和滑越起飛的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實現了中國航母及國防事業(yè)的重大突破。
記者:但是我看到資料,那天很多人在你出了機艙之后特別的激動,甚至有哭的,也有歡笑的,歡叫的,很多人的狀態(tài)都不一樣,但是你很平靜。
我是一個任務最終的執(zhí)行者,我不能有那么多的情感起伏,可能跟我個人有關系,可能跟我職業(yè)有關系,但是我很由衷的為他們高興,從一開始實驗試飛我就跟他們在一起,知道他們經歷了一些什么,克服了多少困難。
記者:所以在當時我看有一個指揮人員抱著你,特別激動的抱著你的時候,你的內心和他之間有交流嗎?
事實上我第一個下來的時候,抱著我的是飛機的總設計師,還有其他一些首長在內的,當時我能感受得到他們心里在想什么。
記者:你覺得在想什么?
我覺得他們就是說,好像前面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做的有價值,在那一刻得到了體現,是所有人的心血都沒有白費,就像當時我接到通知書的時候哭了,那種感覺是一樣的,我能體會得到。
解說:2014年8月27號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授予戴明盟航母戰(zhàn)斗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任務中戴明盟駕駛帶隊長機,率領五架殲15艦載機首次亮相閱兵式接受檢閱,2016年12月戴明盟帶領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們隨遼寧艦與多艘驅護艦組成的航母編隊出第一島鏈,跨海區(qū)開展實戰(zhàn)化訓練,而在2018年4月舉行的南海海上閱兵式上,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再次驚艷亮相接受檢閱,戴明盟和他所在的艦載機部隊一次又一次的實現著突破。
記者:那你剛才說了,就是在飛行的時候這個航母其實也是在晃動的,因為有波濤這樣一個涌動,那這樣的一個偏差值,你們會有這樣的計算嗎?比如說晃動的時候。
就是說我們在組織飛行的時候,這個航母的晃動它是有限度的,超出這個限制就非人為所能左右的,不管多好的飛機,多高超的技術,他都不可能完成這種執(zhí)行任務了。
記者:那怎么辦?
這種情況我們就不飛了,它有海況的要求,就是在這個要求之內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但是戰(zhàn)爭的時候他不考慮海況的呀。
這就要做出評估了,就是說這個作戰(zhàn)任務值不值得我們去冒這個險?如果說我們現在面臨的作戰(zhàn)任務是整個占據的關鍵點,比如像董存瑞炸碉堡這樣,如果說他不炸那個碉堡,在總攻發(fā)起的時間同志們就要往前沖了,傷亡就非常的大,那么在這種任務情況下就跟海況沒有關系了。
記者:那也就是不惜生命代價要去執(zhí)行這個。
對,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你必須得把這個任務完成好。
解說:現在戴明盟是海軍某艦載機綜合實驗訓練基地的司令員,除了完成日常的飛行任務外,他還要給新的飛行員授課指導,戴明盟帶領團隊探索實現了艦載戰(zhàn)斗機由試飛實驗向戰(zhàn)訓值班轉變,培養(yǎng)了一支精干專業(yè)的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指揮員和教官隊伍,推動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培養(yǎng)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培養(yǎng)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少數國家之一。
我是想培養(yǎng)更多的艦載機飛行員,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出像我這樣的事情。
您希望從這出來的每一個艦載機的飛行員未來面對戰(zhàn)爭也好,未來面對新的崗位也好,他們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
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笑對風險,笑談人生。
記者:飛行這兩個字在你的內心里面是一個什么樣的分量?
飛行始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