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重污染日僅23天 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兩成

2018-01-04 06:32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網(wǎng)綜合

 

重點

大氣改善總體是“人努力”的結果

治理大氣污染是“人努力、天幫忙”的結果。北京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昨天透露,2017年逆溫發(fā)生頻率較低,空氣較為干燥,北風頻率較高。在持續(xù)的大氣污染減排,疊加有利的大氣擴散條件共同作用下,2017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顯著改善。

那么,“天幫忙”貢獻了多大力量?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王書肖說,經(jīng)過初步評估,過去五年氣象條件并沒有很大變化。以2017年為例,去年氣象條件比較幫忙的是第四季度,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偏低,發(fā)生了四次空氣重污染過程,造成重污染日五天,明顯低于前兩年水平。但是,2017年1月和2月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擴散。“所以總體上而言,2017年各個月份的氣象條件會有抵消,在氣象條件略有利的情況下,總體是‘人努力’的結果。不過,氣象條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是復雜的,我們還在繼續(xù)評估。”王書肖表示。

北京市環(huán)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表示,“人努力”的重點在減排,“天幫忙”的作用是擴散。“人努力”的力度可以量化,但是“天幫忙”沒法計劃。無論如何,人會一直努力下去。

新一輪PM2.5來源解析正在開展

2014年,北京發(fā)布了2012至2013年大氣PM2.5的來源解析,空氣中PM2.5主要成分為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地殼元素和銨鹽等,分別占PM2.5質量濃度的26%、17%、16%、12%和11%。通過模型解析,全年PM2.5來源中,區(qū)域傳輸貢獻約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至72%。而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yè)生產(chǎn)、揚塵為主要來源。

近五年,全市正是以此為依據(jù),通過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農(nóng)村散煤治理、調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污染的企業(yè)、老舊機動車報廢轉出等減排措施,精準治理大氣污染。實踐證明,PM2.5來源解析分析是改善空氣質量的強有力的手段。

五年以來,大氣能源結構不斷轉變,污染物改善顯著。相應地,PM2.5來源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未來,北京會研究發(fā)布新的PM2.5來源解析嗎?市環(huán)保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新一輪來源解析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結果出來以后會對外發(fā)布。

 

科普短視頻:感覺自己要窒息?防霾??!防霾!

 
 
 

 

責編:母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