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8日,南極考察隊所乘坐的“雪龍”號船一路披荊斬棘,當天晚間,隊長盛六華突然噴出一口鮮血,在南極突發(fā)疾病,往往后果不堪設想。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南極考察隊生命大救援。
在2000年1月25日的《中國海洋報》上,曾經(jīng)看法了蒲朋和李紅鋒編寫的文章《生命大救援》,記錄的就是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隊考察途中,隊長突發(fā)疾病遇險的事,今天的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就和大家一起回顧當時,那令人緊張萬分的時刻,南極考察隊生命大救援,上集。
雪龍?zhí)枠O地考察船簡稱為“雪龍”號,它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中國于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后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jié)航速連續(xù)沖破1.2米厚的冰層。1994年10月首次執(zhí)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雪龍”號已先后31次赴南極,至2014年7月,它已經(jīng)6次赴北極執(zhí)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布五大洋,創(chuàng)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而更讓國人關注的,就是雪龍?zhí)栔心切┛瓶缄爢T們,這些活生生的人身上發(fā)生的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回顧曾經(jīng),打開1999年12月,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的一份救援檔案。
1999年12月8日,“雪龍”號船抵達東經(jīng)76°24.40‘,南緯69°17.35’處,距離中國南極“中山”站27公里、冰上卸貨點的第5天。對于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隊的全體隊員來說,白天與黑夜早就沒了差別。
北京時間當天23時15分,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隊的臨時黨辦主任李紅鋒正在隊長盛六華那里匯報工作,盛隊長這幾天一直感到有些不舒服。這時躺在床上的他突然一陣惡心,一口鮮血從他的嘴里吐了出來。李紅鋒主任見狀馬上抓過一只臉盆,這時只聽“哇——”地一聲,盛隊長竟吐了整整半臉盆的鮮血!李主任馬上通知了“雪龍”船上的副政委、船醫(yī)裴福余。
醫(yī)生檢查了病人的脈搏、血壓后說,脈搏110次/分,還算有力,血壓90/58mmHg,脈壓差還可以。但是,為什么會突然突出這么多鮮血呢?顯然,身體還是出現(xiàn)了問題。在不能確診的情況下,船醫(yī)兩路補液擴充血容量,輸入706代血漿、葡萄糖鹽水和應用止血藥。
此時,船長袁紹宏和16次隊臨時黨委的其他同志也都趕到盛隊長的房間。盛隊長面色慘白,但神志依然清醒,他還主動安慰其他人,他告訴大伙:“別緊張,吐的不全是血,還有今天吃下的東西。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他所說的今天吃下的東西,今天不舒服的他,也只是喝下了一些飲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