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堂說:“這里的題材很多,場面太感人了,機不可失,你抓緊時間快拍照吧。”
他們首先來到了一架從上海飛來的一架三叉戟飛機前面,解放軍官兵正在從飛機上往下搬運救災(zāi)物資。因為機艙的門太狹窄,他們只好輪流進入悶熱的艙內(nèi),只見個個都累得渾身是汗,有的人干脆把軍裝上衣脫掉,全力投入到搶卸空運物資的“戰(zhàn)斗”中去,以減輕地面上停機的壓力,給后面急待滑出的飛機讓路,從而加快空運的速度,及時把重傷員運出去。
地面上,堆滿了各種箱子,這次運來的多數(shù)是壓縮餅干,還有部分奶粉和藥品等。不時有卡車開到飛機旁,他們再把運來的物資裝上汽車,快速運到市里去。
他拿起照相機,拍下了一張在飛機上涂有“中國民航B-260”標志的三叉戟飛機照片。
拍完后,他對李升堂說:“給你也拍一張吧?”
因為當時天氣太熱,李升堂頭上戴頂破帽,已經(jīng)是好幾天沒洗臉和刮胡子了。為了隨時都能夠維護一個軍人的形象,李升堂擺擺手說:“不必了,我現(xiàn)在的樣子太難看了。”
緊接著,他們又來到了正在裝運傷員的另一架飛機旁,用鏡頭留下了《空運重傷員》這張照片。
往事悠悠,唯有這老照片使人深有感受,它不僅是對視覺的沖擊,心靈上的強烈震撼,更能勾起很多人對往事的回憶:那是在一個特殊的條件下,為了拯救一個城市和無數(shù)人的生命,戰(zhàn)機頻繁起降,展開了一場生死攸關(guān)、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有驚險,有艱辛,也有成功后的喜悅……
國家應(yīng)急廣播—應(yīng)急檔案,今天,為您繼續(xù)講述紀念唐山大地震出版的系列圖書,李升堂編著的空中生命線——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親歷,第34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