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16

2017-05-12 23:30-23:59 責編:曹夢雨

00:00 00:00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萬人的生命瞬間毀滅。原唐山飛機場航行調(diào)度室主任李升堂,帶領(lǐng)團隊肉眼指揮飛機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關(guān)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

唐山大地震是一場劫難,對唐山人民來說是一個無法抹掉的記憶。然而讓人們最難忘的,流傳至今的,還是當時空軍飛機場在抗震救災中所發(fā)揮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揮飛機空運救災的傳奇故事。

為了及時把黨中央的“慰問電”投放下去,把食品送到災民手中,7月29日,上級又派來了十幾架直升飛機。飛機鋪天蓋地地降臨在機場上,使本來就很擁擠的機場地面上又被占去一大片地方。大隊長李永文下飛機后急匆匆地向李升堂走來,說“是執(zhí)行空投任務的”,要立即加人其他飛機之中一起執(zhí)行任務,請示如何安排。

李升堂一聽就懵了,真不知道該怎么辦!在一個機場上有各種不同機型,以不同速度同時起降,已經(jīng)指揮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直升飛機與其他飛機無法同時占用跑道飛行,這是《飛行條例》規(guī)定的。因為這兩種不同的飛機不能在同一條跑道上起降,也無法建立起落航線,面對機場跑道上頻繁起降的飛機,直升機真是有翅難飛呀。又是一個擺在李升堂面前的無法破解的難題!

面對停機坪上堆積如山的救災物資,特別是運來的成捆成捆的中央慰問電,都急需投放出去,一方面食品可以救命,另一方面老百姓看到了中央慰問電,可以安定人心。再說,如果不及時投放下去,一場大雨就全和泥了。

大隊長李永文也看出了李升堂的難處,可一時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辦法來。因為外來的飛機無法控制,不可能給你騰出跑道來叫你使用,所以正常的起降飛行不能停止,又不能在同一個場次里組織兩場飛行。

當時急得李升堂腦子嗡嗡直響。李升堂考慮了一下,最后對李大隊長說:“這樣,你把飛機擺在我指揮車的旁邊不遠處。在我指揮員的目視監(jiān)視下,在現(xiàn)有的跑道上南北航線的基礎(chǔ)上,咱們再建立一條東、西起降的航線。利用南北航線上兩架飛機下滑落地的間隙,從兩架下滑飛機中間鉆過去,穿過跑道延長線,向西起飛,這樣不影響跑道上的飛機起降。但你們的飛行高度必須在200米以下去工作。完成任務之后,再從機場東面低空返航落地。

“具體的飛行實施方法是:第一架下滑飛機剛剛落地,第二架下滑的飛機還沒有到來之前,直升機從中間橫鉆過去一架。同樣在第二架下滑飛機剛剛落地,第三架下滑飛機還沒有到來之前,再鉆過去一架直升飛機,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