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3 11:20 來源:央廣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家應急廣播,為災區(qū)帶來溫暖和力量。
8月5日早6時,應急廣播中心工作人員帶著設備前往震中龍頭山鎮(zhèn)。由于公路塌方、河流阻隔加上前往震中車輛擁堵,應急電臺工作人員從沙甸鎮(zhèn)棄車徒步8公里,翻越一座大山,穿越約兩公里嚴重地質災害區(qū),冒著落石、滑坡、泥石流的危險于5日中午抵達震中龍頭山鎮(zhèn)。應急電臺第一批工作人員緊急考察了龍泉中學播音室及周圍的帳篷安置點,迅速和校方進行了協(xié)商,同時協(xié)商縣廣電網絡公司工作人員借用汽油發(fā)電機運送到龍泉中學。下午16時30分,震后24小時,國家應急廣播?魯?shù)榭拐鹁葹膽彪娕_利用龍泉中學尚沒有毀壞的校園廣播,在危樓中以發(fā)電機供電開始播音,面向當?shù)厝罕婇_始服務。震后48小時首次播音,震后65小時實現(xiàn)應急電臺震中調頻廣播覆蓋,震后68小時實現(xiàn)全天24小時播出。經初步測算應急電臺調頻覆蓋面積大于30平方公里,覆蓋包括龍頭山鎮(zhèn)灰街子、騾馬口等主要災民安置點和救援部隊駐地,調頻覆蓋人口約3萬人。除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云南廣播電視臺和昭通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jié)目之外,每天早中晚共制作超過三個小時面向災區(qū)當?shù)厥鼙姷膫€性化廣播節(jié)目,傳遞當?shù)卣畽嗤畔?、普及衛(wèi)生防疫、預防次生災害等應急知識、協(xié)助救援、進行災區(qū)群眾心里撫慰等。根據群眾、志愿者和救援部隊需要,應急電臺還隨時插播緊急通知、尋人信息、求助信息等服務內容,起到了重大作用,成為災區(qū)群眾重要的信息來源。
這就是魯?shù)?ldquo;803”地震中央臺派出的記者團隊,他們平均年齡三十歲,內心充滿新聞理想,不知疲倦不知辛勞,在食宿都無法得到保證、天氣隨時變化的情況下,不間斷傳遞著來自震中的最新消息。
從2008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彝良地震、蘆山地震,再到今天魯?shù)榈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一次次大型災害報道中積累了充分的經驗,煉成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既適應社會常態(tài)、又能有效應對突發(fā)性災害的應急廣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