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如何防治?

2016-01-14 10:49 來源:新華網(wǎng)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一般秋冬季節(jié)是高發(fā)期,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數(shù)為2~4天。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jīng)常發(fā)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fā)生大范圍流行。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并發(fā)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

二、流行性感冒如何進行治療?

1、一般對癥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癥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治療原則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要堅持預防隔離與藥物治療并重、対因治療與對癥治療并重的原則?;驹瓌t包括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加強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以及合理應用對癥治療藥物等。

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在發(fā)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盡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雖然有資料表明發(fā)病48小時后使用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數(shù)研究證明早期治療療效更為肯定。

三、流行性感冒的預后怎樣?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無并發(fā)癥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重癥感染或引起并發(fā)癥時則需要住院治療;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為老年人、年幼兒童、孕產婦或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少數(shù)重癥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

四、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季節(jié)性流感在人與人間傳播能力很強,與有限的有效治療措施相比積極防控更為重要。主要的預防措施有: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2、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

3、經(jīng)常徹底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4、流行期間如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及時就醫(y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應隔離1周或至主要癥狀消失?;颊哂镁呒胺置谖镆獜氐紫尽?/p>

6、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7、秋冬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

8、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并發(fā)癥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種方能獲有效保護,疫苗毒株的更換由WHO根據(jù)全球監(jiān)測結果來決定。

責編:郝偉杰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