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治療登革熱?預防唯一法則要掌握

2016-01-14 10:03 來源:人民網

登革熱雖然具有傳染性,但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癥,遺憾的是,由于感染后免疫力持續(xù)時間不長會發(fā)生再次感染,再感染也可能由不同種的病毒株引發(fā),目前還沒有大家公認的疫苗。

治療原則主要包括:

1、抗病毒治療;

2、對癥和支持治療;

3、防治出血;

4、防治腦膜炎;

5、中醫(yī)中藥治療。

不要用一般退熱藥,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腸道出血和粒細胞減少。登革熱是一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病死率在0.1%以下。絕大多數死亡者為重型登革熱,多因腦膜腦炎引起的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二、對癥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癥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zhèn)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fā)G-6PD缺乏的患者發(fā)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二)維持水電平衡 對于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fā)生。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云南白藥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fā)生。

【預防登革熱唯一法則】

登革熱疫情主要通過蚊蟲進行傳播,而且現在并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因此,控制和消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切斷傳播途徑,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戶內積水容器內,白紋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樹洞、廢輪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積水中,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愛在凈水中產卵,白紋伊蚊喜歡在清水中繁殖,下水道和溝渠中并非主要滋生地。因此家中花瓶、小水缸、托盤中的小清水才是防控重點。白紋伊蚊3至5天就能成蚊,因此這些小清水3至5天就要清理、換水一次,避免蚊蟲滋生。消滅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一般以消滅孳生地和幼蟲為主。滅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蟲:

翻盆倒罐,填堵樹洞,對飲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換水,加蓋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內放養(yǎng)食蚊幼蟲的魚類或其它生物滅蚊方法消除蚊幼蟲。對難于徹底清除的非飲用容器積水,可投灑廢油類或緩釋殺蟲劑使幼蟲窒息死亡。

2、消滅成蚊:

1)室內交替使用“泰康”、“奮斗吶”噴殺。噴殺的地方是房屋陰暗處,窗簾布、墻裙等。室外可用“菊素靈”噴殺。這些藥物也可殺滅蒼蠅、蟑螂、蚊子等昆蟲。

2)做好個人防護:睡覺時要掛蚊帳或點燃蚊香,涂驅蚊油防蚊。蚊帳可用“泰康”、“奮斗吶”浸泡,涼干再掛,殺滅成蚊。

【預防登革熱話你知】

(一)翻盆倒罐,清除孳生地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種閑置的可積水容器:如放在戶外、陽臺、天臺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輪胎、可積水的垃圾等。

2、種養(yǎng)的水生植物應每隔5~7天換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熱流行期間最好不要種養(yǎng)水生植物,如要種養(yǎng)也可改為用泥、沙種養(yǎng)。

3、保持花盆托盤不積水,如有積水應隨時清干。

(二)避免被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

1、穿淺色長袖衣褲;

2、在外露的皮膚涂驅蚊液;

3、睡覺時掛好蚊帳;

4、門窗安裝紗網;

5、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上午8時至10時,下午4時至6時)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運動后應盡快洗澡,保持皮膚清爽。

(三)一旦自己或家人有發(fā)熱等不舒服癥狀,懷疑感染登革熱時,應及時就醫(yī),早發(fā)現、早治療。

(四)近期打算到東南亞旅游的市民,要做好個人防護。

回國后,要自主觀察10天,每天至少測量體溫2次,若有登革熱疑似癥狀,應及早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旅游史。

(五)遠離“登革熱”的“生活方式”

1、要增強自身抵抗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里褒些保健養(yǎng)生湯;有許多人選擇方便的中藥涼茶飲料。

中醫(yī)名家對此開出方子:可用煲湯的方法預防疫病,如玉竹、百合煲瘦肉,飲食不要多吃肥、甘、厚味的東西。

對于涼茶,要選既清熱解毒,又能增強免疫力的涼茶,比如夏桑菊就比較合適,具有獨特的護肝作用,保護“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肝”的解毒能力。

2、要注意鍛煉運動,可以打太極拳、練瑜珈等,鍛煉身體。體質增強了,就能增強預防“疫病”的能力。

責編:郝偉杰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