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4:43 來源:人民網
■ 公開課
什么是國家基準氣候站?
北京市目前唯一的國家基準氣候站是人們在天氣預報中常常聽到的“南郊觀象臺”。
據了解,基準氣候站和一般監(jiān)測站的區(qū)別主要是,一般的氣象監(jiān)測站一天觀測三次,基準站一天觀測四次,并且有人值守。
此外,基準站的數據資料參與國家交換,作為全球氣象資料共享的一部分,以用于氣候變化等全球研究,其他氣象站資料不參與全球交換。
氣象站一般分成自動站、人工站,從級別區(qū)分有國家級氣象站和市級氣象站。北京市目前一共有300個左右氣象監(jiān)測站。自動監(jiān)測站雖然提供很多氣象數據,但儀器的資料大部分作為參考使用,而相比之下,人工觀測站因為需要長期維護和調整,數據更為準確。
北京市氣象局相關人士表示,今后要求新增200個以上自動觀測站,人工氣象觀測站全部達到國家基準站標準,意味著將對精細化預報提出更高的要求。
該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市各區(qū)縣氣象觀測站不參與天氣預報,今后區(qū)縣建了基準站后,也可能參與到區(qū)縣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中來。
氣象觀測站可以建在哪兒?
市氣象局相關人士表示,氣象站的位置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比如要建在比較空曠、沒有高樓阻擋,符合氣象條件的地方。如果周圍有很多高樓大廈,則對溫度、風等氣象因素都會產生影響。
氣象站也不能建在高層,必須能夠代表人類1.5米到2米的生存環(huán)境高度。
目前,北京有一些觀測站建在公園等看起來較為空曠的地方,但隨著公園里人口密度增加,空氣流通性下降,也可能對監(jiān)測帶來一些影響。
上述人士還表示,氣象站的位置不能經常變化,因為需要長期積累歷史數據,如果經常換地方,就無法具有代表性。
其表示,北京市特別是郊區(qū)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新建氣象觀測站,但是需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xié)調,以優(yōu)化氣象站的布局。
10月28日18時左右,北京東三環(huán)主輔路由南向北的車輛排成長隊。當日,北京霧霾彌漫。據北京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據顯示,10月27日夜間到28日,北京中心城區(qū)及南部的房山、大興、豐臺等區(qū)域的空氣質量處于6級嚴重污染水平。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數說】
到2015年氣象監(jiān)測目標
自動監(jiān)測達到5分鐘、1公里時空分布,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氣溫預報準確率80%以上,觀測站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不少于3個,完成多部雷達組網布局。
●氣象自動觀測站
新增200個以上,人工氣象觀測站全部達到國家基準站標準
●局地暴雨、雷電、冰雹預警
提前1小時以上發(fā)布
●沙塵、高溫、霧霾天氣預警
提前1天發(fā)布
●持續(xù)嚴重霧霾天氣預警
提前3天發(fā)布
■ 相關新聞
“雪菇涼”和北京擦肩而過
新京報訊 昨日,一場原本可能到來的今冬首場雪與京城“擦肩而過”,而天津、河北等地都出現(xiàn)了飄雪。氣象部門表示,此次降水系統(tǒng)總體偏弱,且更多位于北京偏南位置,導致未在北京出現(xiàn)降水。20日之前,京城都將是晴到多云的天氣。
此前市氣象臺預報,昨日可能出現(xiàn)今冬首場降雪,但是直到昨晚,這場降雪遲遲未到。“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東部都飄雪花了,但和北京錯過了。”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金蘭說,這主要因為,前日下午到夜間,2-4公里高空的濕度都比較大,但近地面層的濕度較小。
昨日,北京市氣象局官微也發(fā)微博嘆息,“雪菇涼”瞥了一眼京城,頭也不回地就奔著天津去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有緣擦肩過。”
“初雪一直是預報的關鍵點。”郭金蘭說,因為初雪在這個季節(jié)對交通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