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15

2019-10-15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纖絲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傳播,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起病發(fā)熱,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腎功能損害。據WHO公布的數(shù)字表明,自首次發(fā)現(xiàn)埃博拉病毒以來,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這種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該病主要流行于扎伊爾和蘇丹,宿主動物仍然未明,大多數(shù)認為是蝙蝠。今天節(jié)目,我們繼續(xù)關注埃博拉的故事。

昨天說到,耶林的職業(yè)生涯基本上是在研究所度過的,早先他曾在中美洲居住過一段時間,在雨林里搜尋病毒,他發(fā)現(xiàn)了幾個不為人知的毒株。他戴著鋼絲框眼鏡,金發(fā)剛開始變灰,面容愉快而生動,很有些冷幽默感。他生性謹慎而細心,他從事防御高危病毒的研究:疫苗和藥物治療也對雨林病毒做基礎醫(yī)學研究。殺手和無名氏是他的專業(yè)領域,他不會多去思考高危病原體的可怕能力。他告訴自己,你要是思考了,大概就會決定換個謀生方式。

耶林夫婦和三個孩子住在瑟蒙特,住處離杰克斯夫婦家不遠,是一幢磚結構的牧場式房屋,門前有白色柵欄。柵欄圍起沒有樹木的草坪,車庫里是一輛棕色大型轎車。盡管兩家住得很近,但耶林一家和杰克斯一家并無交往,因為兩家的孩子年齡不同,而且生活方式也不一樣。

彼得·耶林定期修剪草坪,免得被鄰居看作懶蛋。在外界眼中,他住在城郊地帶,過著幾乎毫無特點的生活,很少有鄰居知道他每天坐進爛泥顏色的轎車是前往高危區(qū)域工作;不過他用的字母車牌倒是說得很清楚: LASSA(拉沙)。拉沙熱是西非的一種4級病毒,也是彼得·耶林最喜歡的生命體,他覺得從某個角度說,這東西迷人又美麗。他隔著手套拿過幾乎每一種已知的高危病原體,只有埃博拉和馬爾堡除外。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和這兩種病毒打交道,他說:“我還不是很想死呢。”

彼得·耶林和丹·達爾加德通過電話之后的第二天,取自053猴尸的幾小塊冷凍樣本送到了研究所。見到樣本,他又是吃驚又是生氣,這是因為這幾塊碎肉居然用錫紙包著,就好像吃剩下的熱狗。

狀如熱狗的碎肉是死猴脾臟,包著它的冰塊染上了紅色,已經開始融化滴水。樣本里還有裝著咽喉取樣的試管和死猴的血清。耶林拿著樣本走進3級防護實驗室。3級實驗室的空氣保持負壓,防止病原體逸出,但在這里工作不需要穿密封防護服,耶林穿上外科手術服,戴上紙質手術口罩和橡膠手套。他打開錫紙。一名病理學家站在旁邊幫忙。他們戳了戳那片脾臟,它在錫紙上滾來滾去——正如達爾加德的描述,是一小片結實的粉色肉塊。耶林心想,很像你在學校餐廳吃到的天曉得什么肉片嘛。耶林對旁邊的同事說:“還好不是馬爾堡。” 兩人笑得很開心。

當天晚些時候,他打電話給達爾加德,說的內容大致是:“我跟你說說該怎么寄樣本給我吧。這兒的人也許確實敏感過頭,但要是送來的樣本把血水滴在地毯上,是個人都會不太高興的。”

鑒別病毒的方法之一是讓它在三角瓶里的活細胞內生長。把病毒樣本滴一滴進三角瓶,病毒在細胞內擴散。假如病毒喜歡這些細胞,就會開始增殖。幾天之內,一兩個病毒就會變成十億個:在一個大拇指尺寸的容器里,病毒的個數(shù)堪比中國人口。

一位名叫瓊·羅德里克平民技師負責培養(yǎng)來自053猴尸的未知微生物。她用研缽和碾槌壓碎一小塊脾臟樣本,制成帶血的糊狀物,將糊狀物滴進幾個裝有猴類腎臟細胞的三角瓶。她還取了部分咽喉取樣放進另一個三角瓶,取了部分血清放進再一個三角瓶。最后,她將這擺滿一架子的三角瓶放進加熱的培養(yǎng)箱,溫度維持體溫,希望能培養(yǎng)出點什么來。培養(yǎng)病毒和釀啤酒差不多:你照著配方走,釀造罐保持溫暖,等待變化發(fā)生。

接下來的一天,丹·達爾加德沒有去猴舍,但還是打電話給管理員比爾·伏特詢問情況。伏特說所有猴子看起來都挺好。昨夜沒有病死的。傳染病似乎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很好,雷斯頓似乎已經平靜下來,達爾加德松了一口氣,他所屬的公司逃過一劫。

不過,研究所的學有沒有分析出什么結果呢?他打給耶林,耶林說為時尚早,現(xiàn)在還什么都不知道。培養(yǎng)病毒需要幾天時間。

又過了一天,比爾·伏特打來電話報告壞消息。F室有八只猴子停止進食。換句話說,有八只猴子即將死去。疫情卷土重來。

達爾加德趕到猴舍,發(fā)現(xiàn)局勢突然惡化。還有更多的猴子瞇起眼睛,視線呆滯,眼臉下垂。無論那是什么,都在F室內扎下了根。到這個時候,F(xiàn)室已有過半猴子死亡。要是不想辦法阻止,整個房間的動物都會死去。達爾加德非常焦慮,期待著彼得·耶林的消息。

11月16日星期四,猴舍報告說和F室同一個走廊的其他房間也有猴子開始死亡。當天下午晚些時候,丹·達爾加德接到彼得·耶林的電話。研究所的一名病理學家仔細檢查脾臟樣本后,初步判斷確實是猿猴出血熱:對人類無害,對猴類致命。

達爾加德知道他必須盡快控制爆發(fā),以免病毒傳遍整個猴舍。猿猴出血熱在猴群內的傳染性極強。當天下午,他沿利斯堡公路來到雷斯頓的那個園區(qū)。時值秋末冬初,那是個灰暗的落雨傍晚,五點鐘的通勤交通從華盛頓涌向居住區(qū),他和黑澤爾頓的另一名獸醫(yī)給F室的所有猴子注射了致命劑量的麻醉藥。事情結束得很快,猴子沒幾分鐘就全死了。

達爾加德解剖了八具看似健康的猴尸,看是否能找到猿猴出血熱的癥狀。他很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些猴子看起來一切正常。這讓他非常難過。處死猴子這種事很艱難,令人厭惡和沮喪。他知道房間里有疾病在肆虐,但這些猴子是美麗而健康的動物,卻死在了他的手上。這種疾病從10月初就在樓里傳播,而現(xiàn)在已經是11月中旬了。研究所給了他一個初步診斷,大概是目前最好的診斷了,他現(xiàn)在的任務是盡可能搶救剩下那些動物的生命。晚上回到家,他覺得這一天過得很不順心。后來他在日志中寫道:

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找不到任何出血部位??傮w而言,這些動物都肥得出奇,胖乎乎的、年齡不大,都小于五歲,而且身體健壯。

那天離開猴舍前,他和另外一名獸醫(yī)將死猴裝進透明塑料袋,送進走廊對面的冷藏柜。冷藏柜有可能危機四伏。在生物高危區(qū)域,沒有任何傳感器、警報系統(tǒng)和設備能告訴你這一點。所有設備都悄無聲息,沒有任何提示。透明塑料袋里的猴尸清晰可見。它們凝固成扭曲的體態(tài),胸腔打開,內臟掛在外面,垂下紅色的冰柱。它們的手攥著拳頭或展成鉤爪,像是抓著什么東西,它們的臉上毫無表情,結霜的眼睛茫然凝視虛空。

托馬斯·蓋斯伯特在研究所實習和接受訓練。他二十七歲,人高馬大。眼睛是深藍色,棕色中長發(fā)從中間分開,蓋過前額。蓋斯伯特是經驗豐富的釣客和步槍神射手,他在森林里度過了很多時間。他穿藍色牛仔褲和牛仔靴,不怎么理會權威。他是當?shù)厝?,就在德特里克堡附近長大。他父親是研究所的建筑總工程師,負責高危區(qū)域的維護和運營。湯姆·蓋斯伯特小時候,父親帶他參觀過研究所,湯姆隔著厚玻璃窗看身穿防護服的人們,心想這份工作真叫酷?,F(xiàn)在他如愿以償,心情很好。

研究所雇他操作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用電子束拍攝病毒之類的微小物體,在病毒學實驗室屬于基礎工具,可用于拍攝極小塊的組織,在其中尋找病毒的蹤影。對蓋斯伯特來說,鑒別高危毒株和分類病毒群落就像采集整理蝴蝶和花卉的標本。他喜歡內部空間的那份孤獨,那種被全世界遺忘的感覺。身穿密封防護服在高危區(qū)域走來走去,拿著滿滿一架子裝有未知致命微生物的試管,他反而感覺平心靜氣。比起和搭檔一起進入4級套房,他更喜歡一個人進去,尤其是在深夜。但他的工作熱情影響到了個人生活,婚姻終告破裂。他和妻子在9月分手了。家庭煩惱使得他愈加埋頭于4級區(qū)域。

除了工作,蓋斯伯特最大的人生樂趣就是釣黑鱸和獵鹿之類的戶外活動。他為肉而打獵——他把野味分給家庭成員;得到了足夠的肉之后,他為紀念品而打獵,每年感恩節(jié)前后,他都會去弗吉尼亞州西部打獵,他和幾個朋友會在獵鹿季節(jié)開始時租下一幢房屋。他的朋友不太清楚他靠什么討生活,他也不怎么想告訴他們。

蓋斯伯特盡可能多地研究病毒樣本,磨練他使用電子顯微鏡的技能。他正在學習如何通過查看顆粒照片,用肉眼辨認高危微生物。少年卡迪奈爾的樣本從非洲送來后,蓋斯伯特一連幾天盯著病毒看個不停。它們讓他著迷??ǖ夏螤柖局晔羌m纏成團的數(shù)字6、大寫U、小寫g、大寫Y、長蛇和玉米圈,混合在部分液化的人體組織之中。蓋斯伯特花了許多時間盯著病毒看,它們是自然界最恐怖的造物之一,最后這些形狀烙印在他的腦海里。

湯姆·蓋斯伯特聽說了弗吉尼亞州的病猴事件,他想給猴體組織拍照,看能不能辨認出猿猴出血熱病毒的顆粒。11月17日星期五,也就是丹·達爾加德殺死F室剩下所有猴子的第二天,蓋斯伯特決定看一眼用猴細胞培養(yǎng)病毒的三角瓶。他想在感恩節(jié)打獵前先用光學顯微鏡查看一下,看是否能觀察到任何變化。光學顯微鏡就是使用透鏡聚焦光線的普通顯微鏡。

星期五上午九點,他穿上外科手術服,戴上紙口罩,走進3級實驗室,那些三角瓶保存在這里的恒溫箱中。他遇到了負責培養(yǎng)雪樣本的瓊·羅德里克。她在用雙筒顯微鏡觀察一個小三角瓶里裝的細胞感染了來自053猴尸的猿猴出血熱病毒。

她扭頭對蓋斯伯特說:“三角瓶里不太對勁。”

這是個標準的病毒培養(yǎng)三角瓶,大小有點像人類的拇指,透明塑料質地,可以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三角瓶有黑色擰蓋。

蓋斯伯特望進顯微鏡的目鏡。他看見了三角瓶里的復雜小世界。在生物學研究之中,難就難在搞清楚你看見的究竟是什么。大自然的模式深奧而復雜,永遠在變化。他看見三角瓶里到處都是細胞。細胞狀態(tài)有如小囊,每個細胞里都有細胞核,也就是細胞中央附近一個顏色更深的團塊。細胞有點像煎蛋,沒下鍋的那一面朝上。蛋黃就是細胞核。

活細胞通??偸歉街谌瞧康撞浚路鸹钗飿嫵傻囊粚拥靥?mdash;—細胞生長時傾向于攀附在表面上。但眼前的地毯卻像是遭了蟲蛀:細胞死亡飄走,留下一個個窟窿。

蓋斯伯特檢查了所有三角瓶,其中大多數(shù)都一樣。像是蟲蛙的地毯。細胞的狀況很不妙,像是病得很嚴重。某種東西在殺死這些細胞。細胞腫脹而蓬松,胖乎乎的像是懷孕了。湯姆能看見它們含有某種顆?;虬邏K。斑塊有點像胡椒粉。像是有人把胡椒粉酒在了煎蛋上。他似乎能看見胡椒粉里有反光,有點像光線照在結晶體上。晶體?這些細胞染上了不知名的病癥,而且病得很嚴重,被撐爆的死細胞讓液體變得渾濁。

他們決定叫上司彼得·耶林來看一眼。蓋斯伯特去找耶林,他離開3級區(qū)域——脫掉手術服,淋浴后換回日常裝束——走向耶林的辦公室,然后帶著耶林返回3級實驗室。他們花了幾分鐘在更衣室換裝,穿上手術服。準備完畢的他們像是兩個外科醫(yī)生,他們走進3級區(qū)域,在顯微鏡前坐下。蓋斯伯特說:“這個三角瓶里的情況很離奇,我不確定到底是什么,但肯定不像SHF。”

耶林望進目鏡,看見三角瓶里的液體變得渾濁,像是已經變質。“應該是被污染了,”他說,“細胞被炸散了,只剩下沉渣。”細胞已經破裂死亡。“脫離了塑料壁,”他說,意思是死亡細胞從三角瓶內壁上脫離下來,漂浮在培養(yǎng)基之中。他認為是某種野生細菌侵入了細胞群落。培養(yǎng)病毒樣本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生這種討厭事,細菌會蕩平整個三角瓶。野生細菌會將培養(yǎng)基吃個干干凈凈,產生各種各樣的氣味——病毒殺死細胞時不會發(fā)出任何氣味。耶林猜想蕩平這個三角瓶的是常見于土壤中的假單胞菌。這種細菌存在于泥土中,存在于每家每戶的后院和指甲縫里。它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生命體之一,經常會入侵培養(yǎng)基,摧毀整個細胞群落。

耶林擰開黑色瓶蓋,在瓶口扇動手掌,讓氣味飄向鼻子,然后聞了一下。咦,奇怪,沒有怪味。

他問湯姆·蓋斯伯特:“你聞過假單胞菌嗎?”

“沒有,”湯姆答道。

“像是韋爾奇葡萄汁。給你”他把三角瓶遞給湯姆。

耶林接過三角瓶,又聞了聞。他什么都沒有聞到。

湯姆聞了聞。沒有氣味。

液體是渾濁的,細胞都已破裂。他大惑不解,把三角瓶還給湯姆說:“放到射線里,咱們看看到底是什么。”所謂“放到射線里”,意思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比光學顯微鏡的倍率大得多,能更加深入微觀世界。

蓋斯伯特把一些渾濁液體倒入試管,放進離心分離機里旋轉。這管底部出現(xiàn)了一丁點灰色泥狀物質,這是一小堆死細胞和垂死的細胞,只有針頭那么大,呈淺褐色。蓋斯伯特覺得它有點像土豆泥。他用木簽挑起那團東西,泡進塑料樹脂保存。但此刻他已經滿腦子都是獵鹿季了,星期五下午晚些時候,他回家收拾行李。他打算開他的福特野馬,但車出了故障,所以一個獵鹿伙伴開皮卡來接他,他們裝上蓋斯伯特的行囊和槍盒,出發(fā)前去打獵。絲狀病毒在人體內開始增殖時,潛伏期在三到十八天之間,血液內病毒粒子的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接下來出現(xiàn)的就是頭痛。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和您一同關注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的紀實文學《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