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

2019-10-06 11:00-12:00 責編:李悠揚

00:00 00:00

 

他經常問小東今天怎么樣啊?我說怎么了?沒事啊。

記者:您那時候不知道。

我當時還不知道,是事后知道的,后來過了幾天小東喝疫苗了,我說哦,有點后怕,有病不怕,但是這個病沒有辦法治療。

記者:那個時候沒有任何解藥的情況下。

后來吃了疫苗觀察時間沒有事,通過了。

他就是喝疫苗的那個小孩。

記者:當年實驗的時候第一個喝的。

對。

記者:挺健康的,一看挺壯實的。

他說他2012年他才知道這件事,大哥也說他覺得他很驕傲。

記者:也算是為這個疫苗做了貢獻了。

對,是。

解說:在顧方舟的帶動下,其他同事適齡孩子也都服用了疫苗參與實驗,十天的實驗期過后,孩子們安然無恙,這一結果也讓所有的人都放下了內心的愧疚和擔憂,一向堅強的顧方舟甚至和同事們抱在一起流下了眼淚。此后他們又在北京進行了兩千名適齡兒童的二期實驗,順利通過后第三期臨床實驗開始,這一次是在全國的十個城市,450萬名適齡兒童中間展開。

450萬個孩子,你就是不喝疫苗,正常的孩子還有個頭疼腦熱。

記者:就每個人體質不一樣。

我們叫偶合病例,哪個孩子也許得病了,用藥觀察,觀察一個月,這一個月當中450萬個孩子,誰能保證平平安安?

記者:那他那時候工作的時候,每天最關注什么?

那個時候就是等著各個防疫站反饋消息,經過觀察期以后,真是很平安,450萬個孩子沒有發(fā)生過什么重大的情況。

記者:就一例都沒有發(fā)生?

沒有。

解說:盡管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顧方舟并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疫苗需要冷藏保存,否則會失去活性,但當時只有大城市的防疫站才有冷藏條件,一般的中小城市,農村和偏遠地區(qū)沒法送達,而且疫苗是液體,運輸不易,使用前還得稀釋,很不方便,帶著這樣的問題顧方舟和研究團隊一起在1962年成功改進劑型,將脊灰疫苗做成一枚枚固體糖丸,這種劑型的改進是中國消滅脊灰之路的獨特創(chuàng)舉,自此之后糖丸植苗陪伴了幾代中國人。

記者:我有印象,我小學的時候吃過那個糖丸,從那個保溫杯里面拿出,吃過一個,挺甜的,那時候不知道是什么。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記者:對,糖丸發(fā)下去之后,顧老和您會到下面去看嗎?

對,他也沒去很多地方,到過廣西。

記者:那他心里面應該是最欣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