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浙江臺州貓貍嶺隧道逆火救援紀實

2019-09-21 23:30-23:59 責編:曹夢雨

00:00 00:00

2019年8月27日18時27分,甬臺溫高速貓貍嶺隧道杭州往臨海方向,一貨車自燃起火,臨海市全力搶救。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共有36人送醫(yī)院救治,其中死亡5人。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浙江臺州貍貓嶺隧道逆火救援紀實。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2019年8月27日18時27分,G15沈海高速往福建方向1607公里+400米位置,一輛安徽號牌的重型半掛車因輪胎自燃引發(fā)貨物瞬間燃燒,火災引發(fā)的煙霧過大導致過往車輛停于現(xiàn)場無法通行。事發(fā)所在地的貓貍嶺隧道全長3.7公里,事故位于隧道中段位置。18時32分,臺州高速交警到達現(xiàn)場,事故現(xiàn)場36名被困人員被送往醫(yī)院。官方發(fā)布消息,其中5人經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8人傷勢較重,今天,我們就關注浙江臺州貍貓嶺隧道逆火救援紀實。

“老婆,我這次肯定是回不來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兩個孩子,我是不能陪他們成長了,請你們自己照顧好自己。”在G15沈海高速公路臺州段貓貍嶺隧道“8.27”火災事故中,和同事一起最早沖進去救人的民警龐學棟身陷火海,絕望中撥通了妻子的電話,交代了后事。

2019年8月29日下午,記者趕到天臺人民醫(yī)院,見到了剛從重癥監(jiān)護室里出來的龐學棟和輔警龐子陽。雖然兩人說話聲音很小,不時劇烈咳嗽,手上還插著針頭,但是精神狀態(tài)比較良好,還能在走廊上行走。

今年38歲的天臺人龐學棟,身材魁梧,戴著一副眼鏡。此前,他在空軍駐甘肅某部任政工干部多年,于2016年轉業(yè)至臺州高速交警支隊一大隊工作。

8月27日傍晚,龐學棟和同事吳峰緯、龐子陽駕駛警車巡邏至溫州方向貓貍嶺隧道后,發(fā)現(xiàn)隧道內有輛大貨車起火,于是立即將車停下,一邊向指揮中心匯報,要求后方進行卡口的交通管制,阻止后方車輛繼續(xù)進入;一邊下車拿出滅火器,準備滅火救人。他們也成為最早抵達現(xiàn)場開展救援的警力。這時,他們意識到,大流量、雙車道的隧道內一旦發(fā)生火災,人員撤離將成為巨大難題。

此時,肇事駕駛員秦某嚇得臉色蒼白,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呆立在原地一動不動。龐學棟與吳峰瑋立刻先用干粉滅火器,發(fā)現(xiàn)火勢猛烈后,又改用消防栓中水槍滅火,仍然無濟于事。

“趕緊撤!車子能動的就動,不能動的人趕緊撤走。”龐子陽扯著嗓子一邊嘶吼,一邊逆著人群朝隧道深處走去。不過短短幾分鐘,火勢便已開始蔓延開來,滾滾濃煙迅速散布到整個隧道,視線越來越差,伸手不見五指,事故點的前方卻仍有數(shù)輛車子滯留。

龐學棟意識到,光靠他們幾個人,要將火撲滅是不可能的,只能盡可能疏散群眾和車輛,在著火貨車周邊制造出隔離帶,防止火災進一步擴大。

隧道內滯留車輛上的一些群眾試圖下車幫忙,龐學棟堅決讓他們盡快撤退。“第一,逃生的黃金時間就那幾十秒鐘,群眾幾乎沒有什么應急知識,我不能讓一個人身處險境;第二,群眾沒有受過系統(tǒng)訓練,反而會耽擱我們救援工作。”龐學棟解釋說。

引導、攙扶、拉拽……三人幾次往返,半小時的忙碌,總算將事故車輛前方的滯留人員疏散完成。龐學棟等人不放心,又再三查找確認,確認無人后準備撤退。此時,隧道內的排風電力系統(tǒng)損毀嚴重。毒煙透過口鼻直灌人的心肺,呼吸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艱難。

吳峰緯一把將秦某拉上警車,四人乘坐警車一起逃離隧道。由于濃煙彌漫,警車即使打開遠光燈也只能照亮一米之內。沒開出多遠,警車先是撞到了隧道墻壁上,后輪又卡在了水溝里,整輛車動彈不得。

由于火勢兇猛,頭頂?shù)乃?、燈架開始不斷脫落下墜,附近的大巴車玻璃已經融化。隨著隧道內溫度不斷地攀升,車溫、水溫達到了臨界點,車輛已無法啟動了。更糟糕的是,此時警車上殘存的電能也消耗殆盡了,帶有空氣濾清功能作用的空調一旦無法使用,等到車內氧氣逐漸耗盡,必將成為四人的葬身之地。不愿坐以待斃的龐子陽決定下車探路,結果沒走幾步,他不得不返回車廂。

“當時,車里只剩下一瓶喝過的礦泉水,我們四個人只好脫光衣服來降溫,身上只剩下一條內褲,再把水澆到衣服上捂住口鼻,防止被毒煙嗆死。”龐學棟說,“車里的溫度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沒幾分鐘,水就干了,我們只好用尿液濕潤衣服捂住口鼻,結果沒幾分鐘也干了。”

龐學棟在單位的微信工作群里,發(fā)了一條語音:“救救我們!心跳開始加速了,感覺快要窒息了,快點啊,幫幫我們,衣服已經用尿打濕捂住口鼻了,快點啊!”

在生死關頭,龐學棟想起了家中兩個可愛的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三年級的9歲兒子,即將滿一周歲的女兒,他顫抖著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哽咽著交待了后事。

司機秦某哭了,他喃喃自語:“要是能活著出去,再也不來開大貨車了!”龐學棟和吳峰緯見狀,鼓勵他好好活下去。為了防止失去意識導致死亡,警車上的四個人不得不相互扇耳光,用這種方式刺激神經、保持清醒。

警車內的空氣越來越稀薄,龐學棟等人不得不打開車窗,濃煙竟然有所減弱,有了一些氧氣。事后得知,這是具有豐富救援經驗的支隊領導,在確定上風口的群眾全部撤離后,才下令調整風機方向,為隧道內輸入了寶貴的氧氣!

等到四人被趕來的同事和消防人員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是意識模糊、肺部劇痛,龐學棟、吳峰緯、龐子陽最早沖進火場,卻成為最后才離開的警力。

消防員把龐學棟等人分別攙扶上了幾輛汽車,向醫(yī)院駛去。開出隧道沒多遠后,坐在副駕駛上的龐學棟發(fā)現(xiàn)硬路肩上還有一名小個子男人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他就要求駕駛員先送這名群眾到條件更好的臺州醫(yī)院接受治療,自己則搭乘稍后的一輛救援車輛,到條件略微差一些的天臺人民醫(yī)院。

“面對火海和濃煙,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我不管是一名軍人,還是一名警察,為人民服務都是職責所在,即使再危險,也決不能見死不救!”龐學棟告訴記者。

回顧事發(fā)時,8月27日18時24分,G15沈海高速公路臺州段貓貍嶺隧道內發(fā)生火災。接警后,駐守在著火點附近卡口的臺州高速交警支隊輔警章鈺、陳勤黽、王鋼強立刻進行交通管制措施,避免更多車輛駛入隧道和發(fā)生次生事故,其中包含了一輛?;凡酃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貓貍嶺隧道群,包含貓貍嶺隧道、羊角山隧道、牛官頭隧道等四個隧道,是沈海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要道。距離在著火點4公里以外的吳岙卡口,是全省唯一一個設立在高速公路主線上的交通管理崗亭,便于在第一時間開展疏堵、救援,日常都有民警和輔警在此駐守。

火災發(fā)生后不到8分鐘,臺州高速交警支隊即指令吳岙卡口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根據(jù)應急預案,駐守民警趙敏強趕往著火點救人,王鋼強、陳勤黽駕駛警車在后方開展預警,避免后方更多車輛進入高度危險的隧道,也防止排起長龍的車流后方發(fā)生次生事故。章鈺僅用了十幾秒鐘,就在路面上擺好了隔離桶。

“我們三個人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不停地提醒后方來車駕駛員立刻停車改道,前面出了火災,別往里面沖!同時還要盯住路面和隔離桶,防止個別不聽勸阻的駕駛員沖卡,對于前來增援的警車和消防救援車輛,我們就搬開隔離桶,方便他們通行。”章鈺告訴記者。

記者在監(jiān)控中看到,交通管制措施到位43秒后,就攔截了許多過路車輛,其中有一輛是危化品槽罐車。章鈺說:“槽罐車上裝載的危險化學品重量以噸計算,封道稍微晚個幾秒鐘,它就要開進隧道了,引發(fā)連鎖反應,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同樣,8月27日晚上,也可能是27歲姑娘林旖旎永生難忘的一個夜晚。在G15沈海高速臺州境內貓貍嶺隧道起火路段,她帶著家人經歷了近40分鐘的生死突圍。

28日中午,記者在臺州醫(yī)院急診病房里見到了死里逃生的林旖旎。除了手腳上依舊留有被煙熏過的灰外,她已經可以自己用碘酒棉簽清理傷口了。據(jù)醫(yī)院工作人員介紹,林旖旎目前情況穩(wěn)定,再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出院了。“她是我們這里最勇敢的姑娘!”醫(yī)護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林旖旎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昨晚的經歷:“我是和妹妹、嬸嬸、嬸嬸的孩子和嬸嬸的姑姑一起回家的。我嬸嬸開車,我和妹妹還有嬸嬸的姑姑坐在后排。開始我在看手機不知道情況,是聽妹妹說外面冒煙了才發(fā)現(xiàn)不對勁,我馬上就撥打了急救電話,把定位發(fā)給了家人。醫(yī)生指導我們捂住口鼻馬上逃生,我們迅速照做了。”

但隧道內太黑了,林旖旎與嬸嬸和妹妹走散了。她只能一只手拉著嬸嬸的姑姑,一只手拉著嬸嬸的孩子,摸著隧道墻壁的瓷磚往外走。“隧道內非常非常黑,而且都是濃煙,可見度非常之差,我把手機舉在眼跟前才能看清字。”

林旖旎說:“我一邊用手機打光,一邊與家人保持聯(lián)絡,同時我和嬸嬸的姑姑還有嬸嬸的孩子互相呼喊著對方的名字打氣。隧道里唯一能看見的就是安全出口的燈,燈上標有幾百米,我以為是還有幾百米就能到安全出口了,但事實上我們跑了無數(shù)個幾百米。中間一度都已經絕望了。”

林旖旎一直用手機和家人保持聯(lián)系,家人一直在電話中鼓勵她、安慰她,讓她冷靜。并告訴她嬸嬸和妹妹已經成功跑出了隧道。這個信息鼓勵了林旖旎:“我想我妹妹和我嬸嬸跑得再快也不會比我們離我們太遠,所以隧道安全出口一定就在不遠處。”想到這里,林旖旎再次牽著嬸嬸的姑姑和嬸嬸的孩子,一步一步挪向隧道口。

但隧道內濃煙滾滾,老人和孩子有些體力不支,林旖旎也頭昏腦漲。姑姑終于支持不住摔到了,一直手拉手的三個人一下子坐到了地上。林旖旎決定跑向洞口求援,但飛奔幾步后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出了洞口,呼吸到新鮮空氣的一瞬間,林旖旎覺得自己活了過來,她立刻返回隧道內拼盡全力將姑姑與嬸嬸的孩子拉出洞口,一家五口人在洞口相擁。“真的就是拼命跑!跑出來的命”林旖旎說。

這次火災事故,導致G15沈海高速往溫州方向貓貍嶺隧道內的隧道結構頂、道路路面以及機電設施出現(xiàn)嚴重損壞,完全不具備通行條件,隨后處于關閉狀態(tài)。

記者從浙江交工高等級公路養(yǎng)護有限公司了解到,為盡快恢復交通秩序,公司于8月28日13時20分,完成主線道路清理工作。當日下午15時20分,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省公路運輸管理局、浙江交通集團等單位迅速召開事故方案處治論證會。

會上,檢測單位匯報了事故應急檢測結果,設計單位根據(jù)檢測結果和病害情況,結合現(xiàn)場踏勘情況,匯報了直接受災區(qū)域的三個處治方案,以及火燒影響區(qū)域修復方案。

業(yè)內評審專家根據(jù)設計單位提出的方案,最終決定采用錨桿+鋼筋網(wǎng)片+噴射超韌性混凝土方式進行處治。對于其他火燒影響區(qū)域,采用噴射超韌性水泥基材進行修復。

為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務,公司對隧道的受損部分進行全天候、無中斷的搶修工作。

施工中,平均每2分鐘完成一個錨孔開鑿,每15分鐘完成一根錨桿安裝,每10分鐘完成一張鋼筋網(wǎng)片布設。整個工程共完成襯砌表面清理及鑿毛680平方米,錨桿鉆孔149個,錨桿安裝149根,兩次噴超韌性水泥基材共1052平方米,掛鋼筋網(wǎng)片520平方米,防火涂料960平方米,重新鋪設電纜8000米,并修復了事故受損的照明燈、標志燈、攝像機、廣播喇叭等設備。

9月5日中午12時,受貨車起火事故影響中斷通行的甬臺溫高速溫向貓貍嶺隧道恢復通行。

“哪里有需要,就毫不猶豫地前去。”在生與死的競速戰(zhàn)中,這也是每位醫(yī)護人員的選擇。已年過六旬的方強,是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主任,也是久經沙場的一位老將。這一次,方強再次臨危受命、奔赴“戰(zhàn)場”。

貓貍嶺隧道事故后,這位危重癥界“一哥”出手了。

8月28日清晨5時30分左右,正在睡夢中的方強被一通緊急電話叫醒,當天醫(yī)院的醫(yī)療總值班告訴他,事故造成危重患者較多,省衛(wèi)健委點名要他即刻啟程前往臺州參與救治。掛斷電話,方強打開手機查看了臺州的天氣,從衣櫥拿出幾套換洗衣物,洗漱完后就準備出門了。在方強30余年從醫(yī)生涯中,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應急反應,這樣一套“標準化”流程已成常規(guī)操作。

20分鐘后,從醫(yī)院出發(fā)的車輛接上方強,迎著初升的太陽,一路向南,奔赴臺州。“這條新聞我當天晚上就看到了,本來以為可能燒傷患者會比較多,后來在車上看到前方發(fā)來的傷員情況,發(fā)現(xiàn)煙熏傷、中毒、呼吸衰竭、外傷的病人也不少。”還在臺州醫(yī)院參與救治的方強在電話那頭說到。

提前對傷員的病情有了總體掌握,一到臺州醫(yī)院,方強沒有任何休整,就直接參與到危重癥患者的查房、病情評估、救治方案討論中。

“我在現(xiàn)場接觸的第一個傷員,是一位30歲不到的年輕女性,還在哺乳期。”方強說,這位女性傷者的一家三口都在這次事故中不同程度受傷,她是情況最嚴重的,當時有很明顯的胸悶氣急,專家組會診后,為她進行了氣管插管,目前生命體征已經平穩(wěn),“她的老公還拍了視頻讓我播給她看,叫她放心,一切都會好的。”

“還有兩個病情比較重的小孩子,28日通過直升機轉送到杭州接受治療,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確保將他們安全送上直升機。”方強表示,由于沒有停機坪,直升機停在離醫(yī)院不遠處的一個運動場,當時小孩子的病情并不穩(wěn)定,又要盡快轉院,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錯。“我們在危重病患者運送這方面經驗比較豐富,所以從醫(yī)院到直升機,我是全程陪同在旁的,對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提前預判、制定方案。”

29日,其他的支援專家陸續(xù)返程回杭,而方強仍一個人堅守在臺州醫(yī)院,“我應該還要再待幾天了,主要任務是繼續(xù)穩(wěn)住傷員病情”。從當天早上8點到11點30分,他利用一上午的時間查房,把16位危重癥患者、20位普通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再一次的詳細分析和評估,明確后續(xù)治療方案。

“因為臺州地區(qū)的醫(yī)療水平總體還是比較強的,所以這次救治還是很有秩序,很到位。”方強說,大到工廠爆炸,小到車子沖進河道等車禍,他都參與過很多,感覺全省的應急工作越來越好,應急反應也很快速。

在浙江ICU界,方強就像一位“夢想導師”,全省超過90%縣級以上ICU骨干都曾是他的弟子,他最擅長捕捉一個個證據(jù),抽絲剝繭,將那些游走在生死邊緣的生命搶救回來。作為全省公認的危重病診治中心的學科帶頭人,方強常常忙碌在一線,為省內外各種危重病的診治及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如地震、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用自己的專業(yè)化解一個個拯救生命中遇到的障礙,更是在2018年榮獲“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

醫(yī)護人員在應急救援中,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在方強看來,不僅要像鷹眼一樣,在捕捉任何蛛絲馬跡時高度敏感,也要像獵豹一樣,在面對各種瞬息萬變的病情時快速反應,當然還要觸電般,靠那一閃而過的直覺。

節(jié)目最后,再給大家做一個提醒。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迅猛發(fā)展,公路隧道越來越長。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隧道內火災現(xiàn)場遇難者大多死于煙霧。如不巧遇到隧道火災,如何求生?消防部門的防火專家梳理了隧道中可能存在的火患,并給出了行經隧道時的安全提示。

防火專家建議,駕駛機動車在隧道內遭遇火災時不宜掉頭。如果是位置靠前的車輛,可以繼續(xù)往前,加速駛離隧道;位置靠后的車輛,駕駛員應該果斷下車,棄車逃生。最好的逃生路線是沿著隧道內側跑,內側墻壁上防火門,門上方有“安全通道”的標志,這些防火門都沒有上鎖,只要推開門就能進入安全通道或逆向的隧道。逃生時,用手巾或衣物,用水沾濕更好,然后捂住口鼻,借以濾煙防毒,最好彎下腰走。

防火專家還提醒,棄車逃生時不要把門關死,一定把鑰匙留在車內,以便救援人員需要時挪走車輛。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浙江臺州貍貓嶺隧道逆火救援紀實,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