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性觀察,理性分析,大家周末好,這里是國家應急廣播高速加油站,我是修奇,感謝您在休息日的上午依舊打開收音機,鎖定FM99.6中國交通廣播收聽我的節(jié)目,節(jié)目之外歡迎隨時關注國家應急廣播的微博,微信,客戶端,又到了一周應急英雄榜的時間,戰(zhàn)爭年代他沖鋒陷陣,戰(zhàn)功赫赫,和平歲月他身藏功名默默奉獻,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今天我們?yōu)槟v述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的傳奇人生,一起來聽央視記者的報道。
解說:2018年12月3號,湖北來鳳縣城來鳳縣委政法委干部張建全小心翼翼的懷揣著一個包裹來到縣人社局,那時縣里正在按照當年剛剛成立的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安排,開展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張建全帶來的東西是父親張富清一生珍藏的寶貝。
平時我們不知道收藏在什么地方,因為他沒有跟我們說這些東西,有一次在那個小皮箱里頭拿出來的,打包打的很緊,捆在里面。
解說:三枚獎章,一張?zhí)氐裙蠊?,一本記錄著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戰(zhàn)斗英雄稱號兩次等立功證書,震驚了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專班的工作人員。
當時他是用一個紅布包著軍功章,然后軍功章上面寫著一個人民功臣,然后當時我們一看這個軍功章之后,我一下就愣住了,像這種人民功臣獎章不是一般人能夠拿到的。
我是1948年3月參加部隊的,參加這個西北野戰(zhàn)軍二中隊359隊718團二營六連。
解說:照片上24歲的年輕戰(zhàn)士張富清,如今已是95歲高齡的離休老人,他是戰(zhàn)斗英雄的消息在來鳳這個小城迅速傳開。
記者:之前拿出過多少次來給別人看?
沒有給別人看過,平時沒拿,就是這一次,就是人們也知曉他當過兵。
解說:這些凝聚著鮮血和勇氣的赫赫戰(zhàn)功被壓在箱底60余年,因為這次信息采集需要如實報告自己的情況,張富清才愿意將它們曝光在人前,在張富清的這本立功證書里,清楚的記錄著1948年的短短幾個月他為人民解放事業(yè)立下的三次一等功和一次二等功。
我參加部隊以后幾乎都是天天打仗,不分晚上白天。
解說:1948年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張富清屢次擔任突擊隊員沖鋒在前,為部隊前進掃清障礙,1948年11月中旬,為配合三大戰(zhàn)役之一的淮海戰(zhàn)役,西北野戰(zhàn)軍發(fā)起了冬季攻勢,張富清所在的部隊在陜西省浦城縣以東25公里處的永豐鎮(zhèn)發(fā)起進攻,當時部隊決定成立突擊組,張富清又一次成為突擊隊員,11月27號夜間,張富清和另外兩名突擊隊員一起扒著墻磚縫隙先行攀上永豐城墻。
我是夜間越城,第一個跳下城墻。
解說:搏斗過程中,張富清覺得頭上好像被人狠狠的砸了一下,他來不及細想,在雙方密集火力交鋒中張富清逼近了敵人的碉堡。炮火中張富清一面突圍一面向著下一個碉堡挺進,敵人發(fā)起猛烈反攻,戰(zhàn)斗持續(xù)到天亮,張富清堅守到了部隊進城,永豐城被收復,直到這時張富清才注意到自己受了傷。
我也看了臉上流血,滿臉流血,流的渾身都是,我用手上去一摸,把我的頭皮打下來了,我才知道我負了這個傷。
解說:在這次戰(zhàn)斗中張富清炸毀了敵人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彈藥四箱,戰(zhàn)斗結束,他死里逃生,但突擊組的另兩名戰(zhàn)友卻從此杳無音訊。
收復以后我一看和我一起的兩名戰(zhàn)士,突擊組的兩名戰(zhàn)士,我也到處尋找,找不到,再沒有見過他們的人,沒有看到,到這他們到哪去了找不到了,從此再沒見過這兩個人。
解說:因為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英勇,張富清獲得西北野戰(zhàn)軍甲等戰(zhàn)斗英雄榮譽稱號,從陜西漢中洋縣離家參軍后,張富清沒有給家里寫過家書,母親以為他已經(jīng)犧牲,直到1948年底收到一張西北野戰(zhàn)軍寄來的特等功報功書,母親才知道自己的兒子不僅還活著,而且成了戰(zhàn)功卓著的英雄。
這個是永豐戰(zhàn)役不久,西北野戰(zhàn)軍給我家里寄的報功書。
解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了表彰在解放大西北中做出貢獻的人民解放軍官兵,1950年張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獎章。1955年張富清退伍轉業(yè),照這張相時他戴上了包括人民功臣獎章在內(nèi)的三枚軍功章,這是他與那段崢嶸歲月的最后一次合影,此后他們將和其他證書一起被裝進這只舊皮箱里,被封存,被隱瞞,被遺忘長達64年。
我這個自己保存,我不愿意不想叫家里人知道到處去講去宣講,和我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很多戰(zhàn)友都是為黨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yōu)辄h為人民的功勞都比我高啊,我有什么資格來標榜自己?。课矣惺裁促Y格到處宣揚自己?。?/p>
解說:64年里,張富清從未向人提及自己的戰(zhàn)斗功績,連他的兒女也知之甚少,但瞞的再緊瞞不過最親的人,妻子孫玉蘭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傷。
炸毀了兩座碉堡才感覺到疼,才知道疼。
解說:張富清頭上的傷痕是他抹不去的勛章,1955年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面臨退役轉業(yè)的人生轉折,但是他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闊別多年的陜西老家,而是從武漢一路向西,來到湖北恩施。
跟組織上講了一下,現(xiàn)在恩施很缺人才,恩施是一個艱苦邊遠的地區(qū),也是湖北的西大門,領導打這個招呼,我就做了這個決定,我就到艱苦的地方來,也愿意到恩施來。
解說:懷著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憧憬,張富清扎根湖北恩施來鳳縣,先后在糧食局,三湖區(qū),外貿(mào)局,建設銀行工作,把余生都奉獻給了來鳳縣。
戰(zhàn)爭期間是軍人就要作戰(zhàn),戰(zhàn)爭期間就是一個信念意志不怕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勇氣的殺敵。那在工作中間來講的話,首先要自身本事過硬,不怕苦,才能取得群眾的支持信任。
解說: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任三湖區(qū)副區(qū)長,一人幾十元的工資要養(yǎng)活一家六口,孫玉蘭原本在三湖供銷社上班,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首先動員的竟是自己的妻子。
我只有把自己的動員下來,我才能夠進行工作,我才能夠落實這個政策,否則我怎么去教育群眾啊?
解說:1985年張富清在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副行崗位上離休,從轉業(yè)到離休三十年時間,這位曾經(jīng)的戰(zhàn)場排頭兵一直默默的做著一顆螺絲釘,他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人中有六個是共產(chǎn)黨員。而不幸的是七年前88歲的張富清因病截去左腿,那段時間是孫玉蘭見過的丈夫最失落的時候。手術后家人都以為張富清的余生要在輪椅上度過,但臥室里的這把輪椅張富清卻很少用它,他裝上異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起來。
我當時我想起來是我要發(fā)揚保持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要站起來,我要鍛煉,我要學習,不想給家里人增加負擔,我不能為這個黨再做什么貢獻了,我要求下一代人能夠好好工作,為黨為人民多做點好事。
解說:張富清用雙手撐著輔助行走支架,開始在家里一遍一遍的練習走路,練習初期因為走不穩(wěn)經(jīng)常摔倒,受傷流血的意外時有發(fā)生,家里的墻壁上至今還留有他為了重新站起來流過的血。
自己摸索經(jīng)驗,日子長了慢慢就習慣了也熟悉了。
解說:如今張富清已經(jīng)可以自由走動,他堅持自己下樓買菜,有時還會親自下廚給老伴炒幾個菜,除了做到生活自理,張富清堅持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讀書看報,關心實事。
并且逝去的烈士,他們現(xiàn)在人不在了,我還在,我還享受這么高的待遇,按月發(fā)工資,我一切都滿足了,知足了。
解說:在張富清心里,他最掛念的還是那些當年曾經(jīng)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他們很少有照片留下,95歲的張富清已經(jīng)很難想起他們的樣貌和名字。2019年3月2號,部隊派員專程到來鳳探望老戰(zhàn)士張富清。
我見到你們就想到了我們老戰(zhàn)友,我今天見到了我們很喜歡很高興啊。
解說:雖然脫下軍裝已經(jīng)60余年,但部隊對張富清的影響卻是一生難忘。
我覺得部隊對我的教育在這么多年都是不怕苦,堅決完成任務,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一個優(yōu)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