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5

2019-05-27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幢幢樓房瞬間坍塌,一個個生命悄然而逝??拐鹁葹模粋€個繁忙身影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瞬間。廢墟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堅毅而不屈的脊梁;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汶川地震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對于我們來說,有些事永遠值得銘記。在災難發(fā)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甘仁編著的一本書《愛的震撼——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里邊記錄了一些直到今天依舊讓我們感慨的故事。我們編輯整理,今天,我們繼續(xù)和各位一起用聲音回顧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間。

今天我們首先要說的一個瞬間,是強行軍,冒雨徒步挺進汶川。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是,支援要有路可進,汶川自從地震之后,與外界的通訊中斷長達兩天,更不要說進駐的道路了,沒有通道可以把醫(yī)療救助的物質(zhì)運送進來,更可怕的是里面的重病傷員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送到外面救治,時間就是生命。

汶川發(fā)生地震后,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加救授的官兵從理縣、茂縣、都江堰等方向想方設(shè)法挺進汶川,但都失敗了。道路和山勢實在是太險峻了。13日下午,成都軍區(qū)某集團軍許軍長帶領(lǐng)由30余人組成的先遣隊,冒著連夜的大雨徒步翻越崎嶇的高山,越過滿是泥濘的道路,冒著余震和泥石流隨時發(fā)生的危險,強行進入震中汶川縣映秀鎮(zhèn)。抵達現(xiàn)場后,他們立即展開救援行動,當即救出300多名傷員,并將身上帶著的必須醫(yī)藥品發(fā)給急需等待救治的傷員。

這樣的強行進入,讓我們替解放軍們捏了一把汗。路況之糟糕,道路之艱險,未知的斷續(xù)余震的威脅,加上降雨的天氣,很容易在行進過程中摔下山崖和遭遇到泥石流。在已嚴重損毀的通往災區(qū)的道路上,拓路隊——一支無名英雄組成的隊伍,在余震和山體滑坡的危險中,正為每一寸道路的向前延伸而竭盡全力。無畏的勇氣,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在荒山高嶺里面,徒步背包前進,咬牙堅持挺過那些艱難的路程。為了災區(qū)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們忘卻了一己之安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災區(qū)人民以生的希望。

這么多堅強勇敢的士兵,他們忘我地投入在救助災民生命的第一線,在災難面前以舍己為人的勇氣和巨大毅力,在生死危險面前的毫不退縮的前進。正是他們這些人民的好子弟兵,讓我們的雙眼總是含滿淚水,讓我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為之震撼。

2008年5月16日12時29分,空降兵某師接到綿竹市金花鎮(zhèn)的救援請求:“龍寶坪有48名群眾被困,請求支援!”得知消息后,該師師部炮兵科科長戴志強向上級主動請纓。

16日14時30分,戴志強率領(lǐng)救援隊攜帶各種裝備由紅白鎮(zhèn)向山里進發(fā)。這個救援隊由21名戰(zhàn)士、2名排長和廣州軍區(qū)總醫(yī)院3名醫(yī)生組成,老家在金花鎮(zhèn)的新戰(zhàn)士李少杰充當向?qū)А?/p>

龍寶坪屬于金花鎮(zhèn)下轄的礦區(qū),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到達這里需要穿越一條大峽谷——地震以后,唯一的盤山公路60%的路段都在地震中被泥石流掩理或沖毀,這條有著世外桃源之稱的峽谷已經(jīng)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峽谷”。山高林密,坡陡無路,山體還在不停地滑坡,山崩地裂的巨響不絕于耳,前進中的官兵們只覺得腳下的大地在顫抖……沒有太多的話語,但大家的腳步卻沒有停。

龍寶坪距紅白鎮(zhèn)直線距離16公里,由于道路完全被山體滑坡阻斷,一路上需翻過4座大山,實際行程50多公里。

19時50分,戴志強的搜救隊終于到達龍寶坪。

房屋全部倒塌,眼前的慘景令戰(zhàn)士們觸目驚心。數(shù)十名幸存者見到他們就像見到救星一樣,一擁而上:“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這時候戴志強了解到,這里受困的老百姓有48人,其中24個傷員,有5個危重傷員,還有一名孕婦和一個小產(chǎn)的婦女。加上受困的志愿者,一共有57名幸存者。

怎么辦?傷員這么多,情勢這么急,沿原路徒步運送是不可能了!戴志強當即向指揮部發(fā)出求救信息:“情況危急,請求直升機支援!”

在等待直升機到來的過程中,戴志強又將搜救隊分成三組在現(xiàn)場展開行動,一組負責搜尋幸存者,一組搭設(shè)宿營地,一組整理直升機停機坪。

很快,搜救小組在一片半掩的廢墟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名68歲的老奶奶,重傷,生命垂危。小分隊里的軍醫(yī)楊家榮和易豐濤立即展開手術(shù),幾名戰(zhàn)士配合軍醫(yī),給老奶奶現(xiàn)場截肢,并進行了頭部縫合手術(shù)一例。

整個過程中,余震一直不斷,村子對面的山上也一直在滑坡著。

接下來是一個漫長的夜晚。

一道道閃電像無數(shù)把利劍撕碎了夜空,伴隨著炸響的驚雷,大雨傾盆而下,遠處山體的塌方聲不時傳來。凌晨3時,李家山山崩了。凌晨5時30分,余震引起的大滑坡到達頂點。龍寶坪對面一座300米高的山半邊垮塌,將金河堵了個水泄不通,形成了一座堰塞湖。天亮了。村民們發(fā)現(xiàn)龍寶坪對面的李家山一夜之間比平時少了一半,整個山峰因為兩面滑坡宛若被人用刀子削成了一個刀背。

上午9時,龍寶坪對面的李家山第6次出現(xiàn)大面積山崩。“大山的板塊擠壓,會出現(xiàn)兩種可能,”一位登山志愿者向戴志強分析道,第一種是,高三百米的山體會攔腰截斷,從中間位置自西向東垮塌,形成巨大的沖擊波,三公里以內(nèi)無人幸存……”

“那第二種可能呢?”戴志強問。

“第二種可能就是倒塌的山峰會形成一種斜風,像龍卷風……”這種情形下龍寶坪現(xiàn)場的所有人都會被卷至高空,人還沒有落地就已經(jīng)在空中死亡,也沒有幸存的可能。而且,志愿者焦灼地看著戴志強,“預計滑坡會持續(xù)8小時以上……”

驚慌中,人們開始策劃逃生方案。翻山不行,那里的泥石流已經(jīng)奪走近百人的性命;撤退到高處躲避山崩不行,老人、孩子和傷員無法前行。

登山志愿者和5個與災民一起受困的陸軍官兵想沖出去報信,征詢戴志強的意見。戴志強反對這個方案,同時他也沒有權(quán)力阻止他們,可是,“我不能走。我?guī)С鰜淼娜艘粋€都不能丟。”戴志強沒有絲毫的猶豫。

最后,這幾個準備突圍的人組成一個突擊隊,他們要把龍寶坪受困的消息帶到紅白鎮(zhèn),在那里指揮部會派出直升機前來救援。人們開始紛紛把自己的名字、工作單位、家人聯(lián)系方式及自己想說的話,逐一寫在紙條上,這些紙條將由突擊隊送到外界。人們開始寫紙條的時候,戴志強也在書寫,不過他很快把紙條撕爛,用力將碎片扔出去:“告訴總部,除了在這里掩護災民外,我沒啥說的!”戴志強的聲音很大。

戴志強大吼過后,準備突圍的突擊隊也猶豫起來了。幾個人一商量,決定將出發(fā)時間延后一小時。

“11點鐘,11點鐘還沒有飛機來你們就沖出去。”戴志強也稍稍高興了一點。

崩裂的李家山仍然在噴涌著石頭,前行的石河已離龍寶坪不足200米。守在村上最前沿的戰(zhàn)士們衣服上已落滿山崩時帶來的塵土……

突擊隊要出發(fā)了,看著整裝待發(fā)的小伙子,現(xiàn)場的人都已無語。

“飛機!直升機!”人群中忽然傳出一聲大喊,接著歡呼聲如潮水般響起。扛旗守在村子高崗上的戰(zhàn)士哭了,村民、醫(yī)生、軍人相互擁抱在一起。

上午11時至12時20分,計劃中的四架直升機陸續(xù)到達,戴志強小分隊的官兵們分批把77人先后送上了直升機。

第四架直升機降落時,還有8個人乘坐不下。戴志強和排長劉振、朱磊等小分隊的8人主動留了下來。戴志強知道,這次四川救災中的直升機遠遠不夠調(diào)度,他已經(jīng)做好了徒步走出去的打算。

一個小時后,第五架直升機來了,戴志強和他最后的7名勇士登機。飛機上,8只手同時舉向了帽檐,向龍寶坪敬禮和道別。

還有一個感人瞬間在書中被記錄,是把生的望留給別人。

2008年5月12日,清晨,平靜的一天開始了,大家都以為這只是普通一天的開始,但是中午人們開始午睡之后,天搖地動,映秀鎮(zhèn)在一瞬間就破碎了。

一棟5層建筑被輕而易舉地撕裂開來,一半垮塌,一半傾斜欲墜。這棟樓,就是楊云芬的家——阿壩州交警支隊直屬大隊家屬樓。不久前,她和老伴連富林搬到這里,為了照顧外孫女雯欣,也幫女兒料理家務。

在一陣天朋地裂的震動后,楊云芬被壓在碎石之下。地震后的映秀交通通信全部中斷,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與世隔絕。

楊云芬在缺水、缺糧的惡劣環(huán)境下,她扛著斷石,忍著巨大的疼痛,用自己羸弱的肩膀強撐了兩天。第三天下午,救援部隊開進了映秀鎮(zhèn)之后,幸存者和部隊官兵很快投入到對楊云芬的救助中。掀開一堆堆的瓦礫,在一米遠的地方,營救人員也在夜以繼日地努力著,還有旁邊的志愿者。營救、失敗,再營救、再失敗……在顫巍巍的殘墻和危險的懸梁下,他們都緊握住那一線生還的希望,誰都不肯放棄。然而,坍塌大樓的廢墟結(jié)構(gòu)異常復雜。掉落的水泥板和混凝土大梁橫七豎八,嚴重傾斜的樓墻,又正好擋在逃生方向上。

得知救援條件惡劣而且威脅救援者的生命時,楊云芬開始不住地流淚。一位參與救援的女醫(yī)生回憶,老人流血的下肢無法止血,但她的意志很堅強,希望活下來的欲望尤其強烈。每一次救援失敗總讓她淚流滿面,之后她又不停地鼓勵救援者,“你們加油,我也配合你們。”時間到了15日,救援人員還在一點一點靠近楊云芬。不過這時,看著援救人員勞累疲倦?yún)s無數(shù)次地無功而返,被巨大疼痛折磨得精疲力竭楊云芬在心里已經(jīng)做出了放棄的決定。

上午9時左右,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楊云芬突然對女醫(yī)生說,“你們別管我了,這里危險,放棄我吧,你們?nèi)ゾ葎e人!”女醫(yī)生不相信并說道:“我們不會放棄。”

女醫(yī)生繼續(xù)安慰楊云芬讓她不要泄氣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她右手緊握一塊尖長的玻璃片,朝自己左手腕部勁一劃,血從腕部流淌出來。女醫(yī)生見狀拼命伸手要抓住楊的手,但是夠不著。她又劃開了右手腕的靜脈。眼前,一片紅色。趴在一旁的女醫(yī)生號啕大哭。淚眼中,她又眼睜睜地看著廢墟中,楊云芬吃力地吞下了自己的金戒指。廢墟外,有人撕心裂肺地大喊:“救媽媽,救奶奶!”在場的所有人都失聲痛哭。一次余震襲來,慢慢的,楊云芬垂下了頭……

為了救援人員的安全,為了把生存的希望留給那些更需要救助的人和更有希望生還的人。楊云芬,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種放棄需要的是巨大的勇氣和更博大的愛,生命誠可貴,但是為了成就別人生的希望而自己選擇死亡,也是一種世間最無私的愛,讓我們銘記心中的是那些閃光的人性的光芒。生與死、愛與痛,在這片災難的廢墟上,上演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人性悲喜劇。

在災難來臨時,就在一瞬間,有的人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他們有的毅然反身救人,而他們中有的還只是孩子。

在汶川縣映秀小學坍塌的教學樓廢墟旁,女孩安靜地躺在地上,她剛剛換上那一身新衣服—灰色長袖體閑服藍色長運動褲。前不久她12歲生日那天,也穿著這身衣服。然而,她現(xiàn)在將永遠穿著這身她最喜愛的衣服了。她睡著了。已經(jīng)聽不見媽媽爸爸的哭喊。他80歲的爺爺也哭得渾身顫抖。

媽媽一邊為她換衣服一邊還在一個勁地“罵”她:“你怎會跑不出來?你怎么會跑不出來!”躺著的藏族姑娘叫鄒雯,是映秀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也是該班的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小姑娘體育特別好,4月底她代表學校去汶川縣城參加運動會,100米和200米都拿了第五名。“你跑得那么快,怎么就跑不出來!”

老師不知道怎樣安慰鄒雯的親人,他也為失去這樣一位好學生而悲慟:“她本來是可以活著的,她是他們班跑在最后面的一個,發(fā)現(xiàn)她時,她的手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幫老師組織同學撤離。”

鄒雯的父親鄒丁,這位藏族漢子再也忍不住了:“她都跑在二樓樓梯上了,要是她不幫助老師救同學,以她那么快的速度,自己一個人跑下來,肯定就不會出事??!”

失去孩子的父母守在女兒身邊,抱著不懂得“自私”的孩子,望著廢墟大哭。那一瞬間,一瞬間的自私你都不懂嗎?好孩子。如果一切再重來,你聽到爸媽的哭喊,你會第一個沖出來,你會嗎?那一瞬間,就是一種本能,本能的善良,本能的助人。善良的女孩沒有自己跑掉。

這個好孩子,她是那么可愛,“她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字寫得好,作文經(jīng)常被老師當范文在班上誦讀,班里的黑板報也是她主持辦的;她的心一直是那么善良,在學校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她很大方,自己有啥子吃的都會分給同學吃。老師也很愛她,她經(jīng)常幫著老師批改作業(yè)。在家里她也很懂事,很聽話。”這是鄒爸爸鄒媽媽記憶中的女兒,也是每一位善良的人永恒的記憶。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