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幢幢樓房瞬間坍塌,一個個生命悄然而逝??拐鹁葹?,一個個繁忙身影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瞬間。廢墟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堅毅而不屈的脊梁;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汶川地震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對于我們來說,有些事永遠值得銘記。在災難發(fā)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甘仁編著的一本書《愛的震撼——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里邊記錄了一些直到今天依舊讓我們感慨的故事。我們編輯整理,今天,我們繼續(xù)和各位一起用聲音回顧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間。
今天我們首先要說的,是8名礦工40個小時的跋涉求援路。
在距漢旺鎮(zhèn)50公里處的半棚子礦山,5月12日下午,40多名礦工正在洞內(nèi)作業(yè)時,地震發(fā)生了。當時包括礦山里、兩家位于礦區(qū)內(nèi)的公司及家屬區(qū),共計有2000人。幸運的是,礦洞沒有受損,家屬區(qū)內(nèi)房屋雖然有少許倒塌,但沒有人員傷亡。
然而,地震導致從礦山通向外界的路完全被毀,礦區(qū)與外界聯(lián)系中斷——大家被困住了!
起初大家以為,救援隊很快就會過來,這樣大家就都有救了。但是他們哪里知道,這場大地震對通訊、道路造成了多么巨大的破壞。救援隊都在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這個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的小礦區(qū),大家又怎么會哪么快留意到?
等到14日,時間過去兩天,食物差不多都吃光了,大家感到等下去似乎不是個辦法,于是決定派幾個人出去與外界聯(lián)系,尋求救援。“開始有幾個人由認識路的人帶隊,先行出發(fā),后來又出去幾批,都沒有回音,我們8個人就決定再出去試試。”王高發(fā)說。但他們并不知道出山的路怎么走,路上會遇到什么樣的情況,“我們當時想,等著肯定是死,出去也是死,但可能還有生還的希望,一定要想辦法出去告訴外面的人我們這里的情況”。
于是他們8個人帶著幾斤米上路了。他們知道,只有活著逃出去,礦山里的2000人才能活下來。從半棚子礦山通向外界需要爬5座近1000米高的山,必須先到達小木嶺伐木場。然而,路途的艱難似乎難以想象。由于山洪形成的長約2公里,深約100米的積水潭,渡過后到達黑洞崖,這里山路陡峭,隨時可能被由于余震滾落的石頭砸中。走過黑洞崖,他們還要走1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最終抵達漢旺鎮(zhèn),找到救援隊。路途遙遠,身上攜帶的糧食不夠,同時又要爭取時間,“我們是一路跑著過來的”。
14日早晨5點出發(fā)后,他們不吃不喝不睡地奔跑,直到16日晚上7點才到達小木嶺。積水潭長2公里,他們開始就地取材,編筏子渡水。17日,筏子編好了。謝啟志說,為了增加浮力,他們還找來了輪胎捆在木筏前面,空汽油桶捆在木筏后面,用鐵鍬當船槳渡水。早晨7點木筏下水,8個人在這個長3米,寬2米的筏子上劃了2個小時才到達對岸。
剩下的路他們是用意志撐過來的。不認識路,他們就沿著河走,他們只知道清平縣是臨河的,帶的一點炒米早吃光了,幾天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河里的水有一股臭味,渴極了也只能捧起來喝。
下午3點,他們走過了黑洞崖,來到清平縣,在這里他們發(fā)現(xiàn)路仍然不通,看到了早先步行到這里的救援隊員,但仍然與外界無法聯(lián)系,獲悉大部分救援隊都在漢旺鎮(zhèn),那里也是周圍唯一與外界相通的地方,他們決定繼續(xù)走,一直走到漢旺鎮(zhèn)。
“時間已經(jīng)過去太多了,我們就跑得快點。”抵達漢旺鎮(zhèn)的時間是晚上6點,但通常,這段路就是救援隊員走也要6個小時,他們用3個小時“跑”了下來。
在臨近漢旺鎮(zhèn)的山上,他們遇到了前來營救他們的救援隊,他們才知道,第一批出來的幾個人已經(jīng)成功走出,大批救援隊正在制訂營救那2000人的計劃,“當時他們遲遲沒有空投物資的原因是不知道那些人的地點,直到我們在圖上給他們標出來。”
“到了漢旺鎮(zhèn),我們知道成功了,山里的2000人也有救了。”謝啟志說,他們累得一步也不能動了,礦業(yè)公司派專車把他們接到漢旺鎮(zhèn),他們在這里吃到了米飯和臘肉。40個小時,哪個馬拉松運動員跑過這么久?他們不是專業(yè)運動員,然而他們在這段生命之路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們每個人腳底起滿了水泡,累得話也不想講。然而,他們知道,2000多人得救了!
下一個感人的瞬間,是一個人,苗慧芳,她是位累倒的女村官。
苗慧芳是“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中,茂縣檔案局下派到石大關(guān)鄉(xiāng)石大關(guān)村的駐村干部,任村支部副書記。地震發(fā)生時,她剛從鄉(xiāng)政府出來,立刻掏出手機撥村干部的電話。這時候通訊設施已經(jīng)遭到地震的破壞,她與家人、與同事、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
這時候,幸存的人們驚恐極了,大家一下子嚇得不知道該怎么辦,路上可以看到到處有人跑來跑去。“都不要慌!留在公路上!”苗慧芳大聲呼喊。一個女村官,這時候成了擎天的柱子,大家似乎穩(wěn)下來了。
這里本來是九寨溝旅游要經(jīng)過的一個村子,地震使得很多游客滯留。保證游客的安全成為苗慧芳的一項重要工作。“前面有旅游車被巨石砸中,有人受傷。”接到老鄉(xiāng)的報告,苗慧芳立即組織村民前往營救,3個重傷員和200名游客很快被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
30分鐘后,苗慧芳對石大關(guān)村的村干部進行了分工,組織村民為游客籌措住房和食物。石大關(guān)鄉(xiāng)地處九環(huán)線上,地震發(fā)生時,鄉(xiāng)轄區(qū)內(nèi)滯留了1000多名游客。地震使通往松潘縣、茂縣的公路被震塌,石大關(guān)變成一座“孤島”。“要保證所有游客有飯吃、有地方住。”苗慧芳的指揮井井有條,她要讓“孤島”不至于成為一座恐懼與絕望的小島。
當晚,大雨傾盆,余震不斷,飛石滾滾,游客驚魂未定。苗慧芳和鄉(xiāng)村干部燃起篝火,任雨水打在身上,露天坐了一個通宵。這是一次特殊的篝火晚會,大家在一起,圍坐在火堆邊,相互安慰和溫暖。
鄉(xiāng)干部王維春告訴記者:“每天煮十幾鍋稀飯,但苗慧芳都讓給了游客和過路人先吃。”苗慧芳每天只吃一兩碗稀飯,但洗米、洗菜、洗碗的事?lián)屩?,上千副碗筷,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晚上,還要到游客中間,為受傷游客消毒、按摩,直到深夜兩三點才休息。
三天兩夜,常年帶病堅持工作的苗慧芳有點支持不住了。
15日凌晨1點,到游客帳篷里看了回來,她對鄉(xiāng)長孫軍霞說:“我有點不舒服,先去休息一下。”苗慧芳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王維春發(fā)現(xiàn)苗慧芳還沒起來,感覺有些不對勁兒。立即去看,發(fā)現(xiàn)苗慧芳仰面躺在地板上,嘴角全是白沫,耳朵里流出了鮮血。
正好遇上九寨溝縣醫(yī)療援助隊路過,醫(yī)生初步診斷:勞累過度,營養(yǎng)不良,顱內(nèi)出血。她立即被送往通公路的黑水縣醫(yī)院。黑水縣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要求立刻轉(zhuǎn)院。她又被轉(zhuǎn)到阿壩州人民醫(yī)院,23日,轉(zhuǎn)到了成都華西醫(yī)院。
村官是個什么樣的官?災難來臨的時候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當大家都在害怕的時候,有一個人勇敢地站出來,那懦弱的人也就看到了力量。喜歡四川的人會更喜歡四川,熱愛九寨的人會更熱愛九寨,因為哪怕在地震中,大家都沒有失去勇氣。
地震之后,還有一個11歲的肩膀,扛起了3歲妹妹的未來。
妹妹只有三歲半,騎在他的身上,喝著瓶裝水;背著妹妹,臉上帶著傷痕,寫滿疲憊,緊皺著雙眉;希望只有一個,帶著妹妹遠離地震的危險,即使是步行12小時。
雖然他只有11歲。
他的名字叫張吉萬,“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已經(jīng)老了”,同樣幼小的身軀遇到了成年人都難以抵擋的災難,11歲的他卻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懂得承擔男子漢的責任,背著妹妹走過眾人憐愛的目光,在崎嶇、危險、不安中穿行。
三歲半的妹妹在小哥哥的背上找到了真正的安全,可以放心地喝水。
無數(shù)人在網(wǎng)絡中不斷表達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11歲,多孩子還成天和弟弟妹妹吵吵鬧鬧;遇見災難,更多的孩子會害怕,會哭泣,會不知所措。
但是11歲的張吉萬,背上妹妹,朝著生的方向邁進,堅強的身影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也許他并不懂得堅毅、勇敢、責任這類成人化的詞匯,但是他的舉動成為地震中眾多令人感動的元素之一,讓人在災難中看到愛,看到尊嚴。
孩子是勇敢的,還有一位似乎膽小女人也同樣讓人感動。愛,讓無力者有力,讓軟弱者堅強。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一個結(jié)婚多年仍不敢一個人睡覺的“膽小”女人,因為對孩子、對生命的摯愛,在被埋廢墟73小時里竟然砸斷腿骨喝自己的血,在救援人員無法施救時親手鋸掉右腿的勇氣爬出廢墟死里逃生!
“要不是為了娃娃,我寧愿死在里面!”龔天秀說,她要親眼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哪怕死了也值。
龔天秀,女,46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北川支行信貸部風險經(jīng)理。母愛,讓她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自殘”舉動,其悲壯程度比起傳說中“刮骨療毒”的關(guān)公,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大地劇烈搖晃。
家在農(nóng)業(yè)銀行宿舍樓三樓的龔天秀午休剛起來,正準備換衣服上班去。突然之間房子抖動了一下,還沒有反應過來,房子又劇烈晃動。丈夫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邊包她的頭,一邊把她推向衛(wèi)生間方向。還沒有進去,樓就塌了。
樓塌的時候,丈夫一直用胳膊護著龔天秀。兩人從三樓掉到了樓下一個夾縫里面。當時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塵。
當時,龔天秀的右腿被一塊樓板砸住了,但神志還很清醒。丈夫一直死死地把她護在路膊下,對她說:“我可能不行了,估計要死了!龔天秀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一他的頭肯定被砸了。
“你要堅強點。我們還有一個娃,去年剛大學畢業(yè)。你把娃看嚴一些,要娃走正道!不慎一失足,就全毀了!”丈夫叮囑她。龔天秀一直大聲地喊他。開始他還低聲答應,不一會兒就沒有聲音了……
龔天秀一直緊緊地抱住丈夫。那晚,她上面的那堆廢墟,還留有一個小洞,有碗口那么粗。上面交錯的是水泥板她的腿一直在流血,痛得鉆心??诳柿?,就接自己的小便喝,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夜。
第二天,看到洞口出現(xiàn)一點亮光,龔天秀開始喊,使勁地喊,直到嗓子喊啞了也沒有人應聲。她想,死了算了。但一想到丈夫給她說的話,她又燃起了生存的一線希望,緊緊抱著丈夫的身子。
饑渴難忍。這時候,龔天秀才發(fā)現(xiàn)右腿已經(jīng)不流血了,估計里面形成了血栓。為了活著,她摸了一塊磚頭,使勁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爛了,開始流血,然后她把這只腿頂在丈夫的背上,血從他的背上流下來,她用嘴接著喝……
很痛,鉆心的痛!后來,腿被砸得失去知覺了。
喝了一些血,有力氣了,她又接著喊。第二天她能聽到外面有人說話的聲音,一有動靜她就喊。喊一會喊不出來了,她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著喊。
在里面使勁喊破了嗓子,外面人也聽不到。沒有人知道下面還埋著一個活人。后來,麻木過去了,腿開始痛。一秒鐘、一秒鐘地熬……
第二天天黑了。喊了一天的龔天秀突然聽到行長江山的聲音。她當時一下子來勁了,拼命地大喊:“江山,我在這兒!我是龔天秀,快給我搞點水來!
喊了不知道多少聲,行長終于聽到了。他說:“你別急,我去找人!“因為上面落下的水泥板太大,他們搬不動,只好先塞進來兩個半瓶水。
又是難熬的一夜!
畢竟覺得已經(jīng)有希望了。龔天秀一口氣把水全喝了。喝完水,她趴在丈夫的身上休息了幾分鐘。上面的磚頭時不時往下掉,砸在背上,血直流。掉一塊,她就摸著撿開一塊,并不敢使勁動,怕全塌下來。
“娃是我們倆一輩子的希望!”
第三天,消防隊終于來了。十幾名消防戰(zhàn)士在上面也不敢動。水泥板太重,抬不走。他們只好先把一些小的墻渣搬走,露出了盆子大一個洞。一個武警戰(zhàn)土把頭伸過來,龔天秀不僅看到他了,還能碰到他的手。
希望的曙光又近了一點!
消防戰(zhàn)士們找來鋸子,把上面壓的木頭鋸掉。但是龔天秀被壓住了腿,出不來。她告訴這個戰(zhàn)士:“我把腿砸爛了,還剩下一些皮肉連著的。你去找把鋸子,我把腿鋸掉!”
痛。痛得要命。龔天秀也看不清楚。咬住牙,自己摸著用鋸子鋸!
把皮肉鋸斷了,筋還連著。龔天秀又問他們要剪刀。一個戰(zhàn)士遞給她一把剪刀。半個小時后,她終于把壓得死死的右小腿剪斷,開始往外爬。
有個戰(zhàn)士伸手拉住了她。在被廢墟掩埋73小時后,龔天秀終于獲救了!她聽見有人說:“這個女人,真的好厲害!”
“不是我厲害!我是個很膽小的人。從來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睡覺。為了娃兒,一定要活下去!”龔天秀事后解釋說,“我是為了娃,一定要把娃兒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他是我們倆一輩子的希望!”
獲救后的龔天秀被迅速送進醫(yī)院接受救治。她的左腿經(jīng)過醫(yī)生救治后終于無恙。
“我想收養(yǎng)兩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孤兒!”在醫(yī)院里,龔天秀對人說,“不論多困難,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勇敢。只要勇敢,能出來,一切都會好的!”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