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相對于苦難深重的災情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愛心無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氣,這份勇氣就是不到最后決不放棄。在災難發(fā)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甘仁編著的一本書——《選擇堅強,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更多的關注了災難中孩子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在汶川地震11周年紀念之時,我就帶著您也關注一下這本書中記錄的內(nèi)容,也和您一起聊聊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
魏敏,是廢墟中為同學唱《青花瓷》的女孩。
她的歌聲不是最動聽的,卻是最溫暖人心的,這是廢墟中的生命之音;她的嗓子不是最明亮的,卻是最堅定的,它挽救了幾條鮮活的生命。故事中可愛的女孩就是魏敏。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fā)生時,北川中學高二(10)班的魏敏和她的5個同學被埋在一起。
“大家都沒事吧?”被埋的幾人都在相互詢問傷勢,相互鼓勵。這時,魏敏旁邊的一個同學卻久久沒有發(fā)出聲息,她用能夠自由活動的手探了探這個同學的鼻息,已經(jīng)沒有反應了。時間久了,被埋同學們的神志已經(jīng)不太清醒。“大家千萬不能睡覺,睡了就醒不來了。”魏敏提醒。為了振奮大家的精神,她開始唱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一遍又一遍,大家受到了她的感染,也漸漸的隨著她一起輕輕地哼唱,就這樣魏敏在廢墟中連續(xù)唱了五六個小時。村民在搜救時聽到了魏敏的歌聲,前來救助他們。但是由于壓在他們身上的水泥板太過沉重,村民們又沒有專業(yè)的工具,只好等待專業(yè)救援隊。在地震18個小時后,救援人員成功救出魏敏和4位同學。另一個同學由于傷勢太重不幸身亡。
在災難面前,魏敏選擇了堅強和勇氣,這些都深深地震撼著我們,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災難毀壞了家園,卻毀不了我們堅強的心。傷口的疼痛,親人悄無聲息地離去,這些都將成為他們堅強活下去的理由。我們相信,魏敏清麗的歌聲還會再次響起,那是在太陽東升,晴空萬里,一條彩虹映照下的美好家園重建之時。我們期待著。
在生死關頭,黃月、張楊小姐妹握手挺了過來。
緊握的雙手仿佛一條生命的絲帶傳遞著信念和力量。一句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一聲聲催人肝腸的呼喊,見證著生命的堅強與執(zhí)著。最終,兩個小生命依靠彼此的溫暖渡過了難關,驅(qū)走了死神。小姐妹倆就是黃月和張楊。
在四川省急救中心外臨時搭建的抗震棚內(nèi),受傷嚴重的都江堰聚源中學初三(1)班學生黃月一直拒絕進入室內(nèi)病房治療,地震的恐怖和被埋在地下4個小時的陰影,令她對封閉的房屋感到恐懼。
黃月他們班在教學樓三樓,有60多名學生,地震發(fā)生時他們正在上政治課。突然教室左右搖晃,墻上和地上突然裂開一條縫,老師一下就掉下去了,緊接著黃月和其他同學也掉了下去。轉(zhuǎn)眼間,整棟教學樓就垮成一堆磚頭。被埋在廢墟中的黃月感到頭上和腿上被重物壓著無法動彈,就試著移動雙手。四周一片黑暗,她感到頭上血流下來。嗆人的灰塵過后,她開始呼喊王超、張楊等他們班的其他同學。
這時,她聽到張楊也在呼喊她。黃月說在這里。張楊離她很近,她伸手向張楊的方向,拉住了張楊的手,就這樣,兩只手緊握在一起,一直到被救出來。
在這期間,黃月問張楊:“我們會不會死?”張楊說:“不會。”兩姐妹互相鼓勵說:“我們要盡量活下去??隙ㄓ腥藖砭任覀兊摹?rdquo;因為受傷較重,失血過多,黃月中途暈過去,張楊一發(fā)現(xiàn)黃月沒說話,就使勁搖她的手:“黃月,你要堅持啊,一定要堅持,我們要一起出去。”在這強烈的搖晃當中,黃月一次次的昏過去,又一次次的醒來,每一次昏過去,都是死神的降臨,而每一次的醒來,又是希望的到來。
下午6點左右,操場上救援的人員已經(jīng)很多了,一些機械設備也調(diào)集了過來。已經(jīng)救出5名學生的黃守建發(fā)現(xiàn)了張楊,當他和其他家長將張楊從廢墟中往外抱時,發(fā)現(xiàn)張楊緊緊抓著她女兒的手,一道橫梁橫在她們頭上,救了她們的命,兩人成功獲救,張楊受傷較輕。黃月被送到位于成都的省急救中心,經(jīng)過檢查,黃月沒有生命危險。
年僅14歲的黃月和張楊在遇到巨大的災難時,可以不離不棄,互相鼓勵,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的堅強意志力和團結互助的真摯情感。獨木不成林,只有我們團結起來,才能筑起血肉長城,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
在大災面前,勇敢、堅強、樂于助人,集這些美好的品格于一身鍛造出少年童世強的偉大人格。童世強表現(xiàn)出的大勇大愛,極好地詮釋了那句話:自古英雄出少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xiāng)中王小學14歲的6年級學生童世強不顧個人安危,七次沖回劇烈搖晃的教室,和老師一起救出30名兒童,他自己一個人就勇敢地救出了7個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位于甘肅省禮縣祁山鄉(xiāng)祁山教學區(qū)的中王小學,孩子們像往常一樣端坐在教室里,正在上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突然玻璃窗戶不停地搖著響,地底下發(fā)出像一群亂飛的蜜蜂一樣的“嗡嗡”聲,且聲音越來越大,房屋晃動,墻壁擺動,屋上的瓦片也在掉落,學生們站立不穩(wěn),有的嚇得大哭起來,有的一時不知所措,亂成一團,學校一片慌亂。“地震啦!快往外跑!”有人大聲喊道。在校長、老師的及時組織下,正在上課的學生向教室外沖去向安全地帶轉(zhuǎn)移,包括童世強在內(nèi)的50名學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里。而此時后院的由黨員活動室改成的教室里還有30多名學前班的孩子,這些平均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子們還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童世強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雙喜老師在帶領童世強他們跑到前院后又急忙向后院跑去,去救那些學前班的孩子。就在此時,在驚慌未定的學生中,一個身影倏地閃出,也直奔后院。“童世強,別跑,危險!”有同學認出了奔跑者,大聲呼叫。此時,后院前的拱門還在搖晃,童世強不顧個人安危,直奔到拱門墻內(nèi)的黨員活動室——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屋內(nèi)有32名學前班同學,最大的6歲,最小的4歲,他們有的嚇哭了,有的嚇呆了,亂成一團。童雙喜大喝一聲,“別哭了”,并用雙手各提起一個小孩子跑著拎到教室門口,然后讓他們趕緊往前院跑,轉(zhuǎn)身又去抱別的孩子。童世強也跟著沖過來抱起一個孩子就往院子中間跑,放下后又馬上折回抱第二個。從拱門墻到院子中間這短短的一點距離,童世強仿佛沖刺一般,拼盡全力疾奔不止。一個,兩個,三個。這位平常很皮、喜歡打籃球和沙包、個頭剛過一米五的孩子忘記了自己也是個孩子,身上的力氣早已用盡,可他咬著牙、拼著勁堅持救一個、再救一個,先后有7名孩童被他從屋內(nèi)抱出。不到3分鐘的時間,在師生兩人的合力下,學前班的孩子全部都從教室里被救了出來。剛要喘一口氣,童世強突然發(fā)現(xiàn)院子里的一堵磚墻嚴重傾斜,眼瞅著就要發(fā)生倒塌,而磚墻旁邊就站著這些驚魂未定的學前班孩童,童世強和老師趕忙把孩子們轉(zhuǎn)移到前院操場,僅僅過了一分鐘,那堵磚墻就轟然倒塌,學校師生無一傷亡。
“當時腦子里一片空白,只顧著把那些孩子都抱出來,就是想救那些孩子吧。等到地震結束后,我才害怕。”事后,這位少年英雄坦誠地說。“真沒想到在那樣慌亂的情況下,世強一個人趕來幫助我,他也是個孩子呀!”童雙喜老師說。當問起童世強,在強烈地震中怎么不顧個人安危,奮不顧身去救小學生時,童世強毫不猶豫地說:“我就愿做能幫助別人的事,幫助別人是件非常快樂的事!”
童世強,這個“90后”出生的農(nóng)村少年,稚氣未脫的臉上寫滿了純真和樸實。在老師眼里,他是一個很“靈活”的學生,他雖有一些調(diào)皮,但開朗活潑,樂于助人,他不光是腦瓜靈活,學習成績在全班也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靈活,同學們都喜歡和他在一起玩,爬山呀、打球呀、摔跋呀,他還被選為全校少先隊的中隊長。就是這個調(diào)皮的娃娃在大地震來臨之際,在緊要關頭,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沖向危險區(qū),救出比他更小的同學。在祖國的懷抱中健康成長起來的童世強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
在劇烈的搖晃中,在誰也不知道災難會不會降臨的時刻,懷著對善的向往,對生命的信念,相互扶持,相互鼓勵,還有三個少年不僅成功逃脫死神的魔掌,而且成功營救出一名同伴。他們就是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紅山中學初三(2)班的楊鵬、趙瑞亮、張博。
地震發(fā)生時的2008年5月12日,他們所在的班級正在上第一節(jié)英語課,因為老師講得非常生動活潑,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聽著課,教室里不時地傳來歡笑聲,很多同學都情不自禁地做起筆記來。誰也沒有想到,災難會在這個時候降臨到大家頭上。
劇烈的騷動剎那間打破了校園的沉靜。突然,教學樓開始晃動,接著,課桌椅的抖動更猛烈了,頭頂?shù)臒艄芤矂×覔u擺起來,地面的震動感覺十分明顯,還伴隨著不知道從哪里傳來的“轟隆”的像驚雷一樣的響聲。楊鵬剛開始還以為是誰在搞惡作劇,他扭過頭來看身邊的同學,卻看到大家也在四處張望。地震了,地震了,突然有人驚恐萬分地喊了起來。整個教室開始變得騷動起來。英語老師異常鎮(zhèn)定,高聲對大家說:“大家不要慌!可能發(fā)生地震了,按照從第一組到第四組的順序,迅速向操場撤離。”他急忙組織學生撤離。
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很快撤出了教室。只有朱曉丹有點不知所措。幾天前,她不小心扭傷了右腳腳踝,至今腫脹還沒有消除。這讓她特別吃力。她鼓起力氣拼命地外樓下跑去,但是強烈的疼痛總是在折磨著她,沒有跑幾步,就要停下來,就這樣跌跌撞撞地跑了幾十米。
就在心急如焚的時刻,她的耳邊傳來了熟悉的聲音:“不要怕!我扶你!快跑!”不容一向靦腆的曉丹拒絕,楊鵬已經(jīng)攙起了她,兩個人急忙的往樓下奔去。到樓梯口時,四、五樓的同學也都撤了下來,楊鵬小心地護著曉丹,安慰她說:“小心點,不要摔著!”楊鵬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曉丹。
就在樓道的拐角處,他們碰到了同班的趙瑞亮、張博。原來,在老師發(fā)出撤離的命令后,趙瑞亮和張博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樣很快撤離了教室,跑到了操場上。等他們鎮(zhèn)定下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同班的朱曉丹還沒有下來。他們沒有猶豫不決,兩個人迅速地朝著搖搖欲墜的教學樓跑去。
三個人相遇后攙起受傷的朱曉丹直往樓下跑去。終于,在教學樓就要坍塌的時候,成功地跑到了操場。望著坍塌的教學樓,看著驚恐萬狀的同伴們,三個小英雄都哭了。
問起當初害不害怕時,楊鵬有些不好意思:“當時我只是想,自己作為班干部,經(jīng)常在班上講要關心同學,關鍵時刻,害怕也不能丟下同學自己跑了啊。”
2008年6月2日,學校在災后復課的第一天就給予了楊鵬、趙瑞亮、張博“抗震救災小英雄”稱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情。危難中的真情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的大智、大勇、大愛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抗震救災小英雄。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