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yīng)急廣播——應(yīng)急檔案》,我是百寧。相對于苦難深重的災(zāi)情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愛心無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氣,這份勇氣就是不到最后決不放棄。在災(zāi)難發(fā)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甘仁編著的一本書——《選擇堅強,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更多的關(guān)注了災(zāi)難中孩子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在汶川地震11周年紀念之時,我就帶著您也關(guān)注一下這本書中記錄的內(nèi)容,也和您一起聊聊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
雷楚年,危難時刻連救7人。
“不完美”的他在地震中卻得了滿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我們把衡量的標尺放寬些,把我們的眼睛擦亮些。15歲的少年用他的“不完美”演繹出了完美的永恒。他就是雷楚年,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3)班的學生。
在災(zāi)害來臨之際,雷楚年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冷靜和勇氣,短短兩分鐘的時間,他兩次返回教室,帶領(lǐng)7名同學脫險。當他連抱帶推把最后一個驚嚇過度的女生送出教學樓時,樓梯在他的前方垮塌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剛上完化學課的雷楚年在二樓的走廊上,一臉輕松。突然,教學樓像打擺子似的抖起來,伴隨著劇烈搖晃,需楚年聽到有老師在喊:“地震了,同學們快跑!”雷楚年是班上的體育健將,身手十分敏捷,他兩三步就沖到了一、二樓之間的樓梯拐角處。就在這時,他迎面碰到了班主任陳冬。陳老師正從樓下往樓上沖,小雷意識到陳老師是要回去救還沒跑下來的同學。“我當時想,我還有幾個好朋友在教室里呢,我得回去救他們!“他也立即折身沖回了二樓?;氐浇淌?,里面竟然還有7名同學蹲在墻角。雷楚年沖教室里大吼:“跟我走!“幾名同學這才回過神來,趕緊跟著雷楚年從劇烈搖晃中的教室跑出來。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剛跑到樓梯口時,樓梯全部垮塌。大家都站立不穩(wěn),他叫大家趕緊抱住扶梯,他看到走廊左邊的樓梯還沒有坍塌,就帶著同學們往還沒有坍塌的樓梯跑。剛下樓,一看不對,7名同學還少一個!楚年扭頭又上樓。留下的女生叫歐靜,驚嚇過度的她蹲在門口瑟瑟發(fā)抖,一個勁地哭。他想拉她跑,可她像傻了一樣,根本不動。雷楚年急了,彎腰把歐靜抱起來就跑。15歲的雷楚年,并沒有太大的力氣,他抱著歐靜跑得很吃力,走廊也變得十分漫長。好在歐靜終于回過神,執(zhí)意要自己下地走。雷楚年護著她一路狂奔,樓頂?shù)乃鄩K在他們身后噼里啪啦往下砸,剛跑出幾步,一塊預(yù)制板垮塌在了她和雷楚年之間。
僅幾步之遙,她脫險了,雷楚年的逃生之路卻被阻斷。雷楚年再次返回二樓,看見窗外有棵參天大樹,他跳上窗臺,攀上搖晃的走廊欄桿,縱身一躍,抱住了那棵救命樹順桿下滑逃脫,就在那一瞬間,教學樓在他身后轟然垮塌。
地震持續(xù)了幾分鐘后漸漸平息。磁峰中學的老師和趕來的村民趕緊沖到廢墟上營救埋在樓里的師生。從樹上跳下來扭傷了腳的雷楚年立馬沖過去和他們一道救人。
天黑時,雷楚年的媽媽找到學校,她都快認不出兒子,只見雷楚年渾身上下灰蒙蒙,腳也扭了,人也呆了。但看見兒子安然無恙,楚年媽媽還是激動得哭了起來,要帶他回家。沒想到雷楚年執(zhí)意不肯:“我不想回家,因為還有很多同學的家長都沒有來接他們,我想和同學們在一起,要和大家共渡難關(guān)。”
第二天中午,雷楚年才離開學?;氐郊依?。雷楚年的父母在地震中都沒有受傷,在彭州市區(qū)的家也沒受損。在家里睡了幾個小時之后,雷楚年直接跑到了彭州市行政中心廣場的臨時救援點,報名當了志愿者。他給救援的人帶路,幫他們搬運救援物資。在參與救援的人群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之后的幾天,他還輾轉(zhuǎn)于各個醫(yī)院和安置點,尋找受傷老師和同學。每找到一個,他就松一口氣,并把他們的情況記錄下來,以轉(zhuǎn)告他們的家人。
在同學的眼里,雷楚年是一個極其調(diào)皮的孩子,經(jīng)常“惹是生非”,學習成績也不好,但喜歡幫忙,正是這個并不“完美”的15歲少年臨危不懼,在生死邊緣挽救了7位同學的生命。一個15歲的孩子在地震面前表現(xiàn)出驚慌和膽怯,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災(zāi)難面前,雷楚年卻表現(xiàn)出過人的冷靜和勇敢,讓人敬佩。他臨危不懼、舍身救人、樂于助人,展現(xiàn)了危難之中的人性之美,同樣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大寫的人”。
鄭小鵬,是一個為救同學手都刨出了血的孩子。
忘我的奔波,真摯的鼓勵,使普通的同學之誼升華為種血脈相連的親情。大愛無痕,大愛永恒。
2008年5月12日下午,剛拉預(yù)備鈴,什邡市紅白中學的同學們與往常一樣,走進教室準備上課。誰也沒有想到災(zāi)難即將發(fā)生。大地傳出巨大的山崩地裂的聲響,教學樓發(fā)出斷裂的聲響,房頂噼噼啪啪地向下掉水泥塊。同學們立即意識到地震發(fā)生了。
地震了!快跑!
接著,尖叫聲、呼喊聲、哭聲響成一片。
兩分鐘后,地震稍微停止了有十秒鐘,鄭小鵬和其他同學,站起來向?qū)W校外的高地上沖去,老師們也在繼續(xù)指揮幸存者突出重圍。當撤到校外玉米地里的師生,艱難地從地上站起來時,第一反應(yīng)是:返回教室,搶救生還的同學和老師。
鄭小鵬是沖在最前面的學生,他與同學、老師艱難地創(chuàng)開廢墟上的磚塊,抬起水泥板,將一個個生還的同學救出來,送到學校里的操場上,他的手挖出了血,腳碰傷了,頭在流血。
下午4點左右,突然,水泥板下,一個弱小的聲音傳出:救救我!
鄭小鵬弓下身子,搬開能移動的水泥塊,仔細尋找,終于看見了一個同學,但是除了她口里不斷冒出的鮮血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見,因為每一個同學,特別是被埋在水泥板下的都被泥灰包圍著,土灰大約有一厘米厚。
“快來救人呀!這里還有人!”鄭小鵬大聲呼喊同學來救人。聞聲趕來的村民和家長,一起掀開一塊塊水泥板,可是,最下面的水泥板被鋼筋連在一起,根本就抬不動。正當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鄭小鵬想到到街上的鐵匠鋪去尋找鋼刀,然而鐵匠鋪已經(jīng)夷為了平地,他翻開瓦礫石塊,好不容易才找到可以斬斷鋼筋的工具。此時,余震還在不斷發(fā)生,他不顧這些,跑向救人地點,揮起鐵錘向下砸去,將一根根鋼筋磁斷,與老師家長一起,搬開一塊塊壓在同學身上的水泥板,救出了這位同學。
鄭小鵬用手擦去被救女孩的泥灰,這是鄭蕾,一個優(yōu)秀的好學生,她的腿和手已經(jīng)被水泥塊砸斷了。鄭蕾用微弱的聲音不斷地叫:“我胸悶,想吐,痛!”鄭小鵬安慰鄭雷:“堅持住,不要怕,救護醫(yī)生很快就會到的!”
鄭小鵬跑向已經(jīng)垮塌的紅白鎮(zhèn)衛(wèi)生院,請求幸存的醫(yī)護人員前來給鄭蕾實施救護,幾位醫(yī)護人員趕來,及時給鄭蕾和其他傷勢嚴重的同學輸上藥液。鄭小鵬一直守在鄭蕾的身邊,安慰說,外面的醫(yī)療救護人員馬上就會趕到,堅持就是勝利??墒牵倮锏纳铰啡恐袛?,要想及時得到外界的火速救助,根本就不可能。此時此刻,穩(wěn)定情緒,是救助受傷同學的最好辦法。
藥液很快就輸完了,鄭小鵬請求醫(yī)務(wù)人員給添加藥液,可是醫(yī)院僅有的藥液早就在地震中損毀??粗刮5泥嵗伲藗儌€個淚流滿面,心急如焚。
鄭小鵬能做的就是安慰,安慰,還是安慰。
在傍晚8點左右,一朵花蕾在鄭小鵬的身邊痛苦地含著微笑離開了人世。
這時最痛苦的人莫過于鄭小鵬了。他今后可能為沒有挽救出同學而自責,但是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鄭小鵬這樣的英雄,無數(shù)生命才得到了拯救。小鵬是好樣的。
災(zāi)難之后,一個叫高瑩的女孩被埋在一片廢墟中,輸液的管子懸在她的頭頂上。然而,她那清秀的臉上露出的竟是甜甜的微笑。這個微笑,被數(shù)百個網(wǎng)站紛紛轉(zhuǎn)載,被成千上萬的網(wǎng)友喻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這個微笑,感動了無數(shù)人。這個堅強勇敢的女孩,令無數(shù)人心疼和牽掛。
這個最美的微笑,來自都江堰聚源中學15歲的初三學生高瑩。被埋在廢墟下20個小時后,她被搶救了出來,卻永遠失去了雙腿。然而,對所有的救援人員和醫(yī)務(wù)人員,高瑩總是微笑著說:“要勇敢,不要哭。”2008年5月23日早上,在爸爸的陪伴下,她被轉(zhuǎn)到廣州,當天下午就接受了一次手術(shù),那時她還是只能每天躺在床上,輸液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傷口雖已不疼,可還是無法自由地干任何事。不過讓高瑩感到開心的是,她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除了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護土,在同一個病房里,還有一個聚源中學的校友,這讓她心里感到特別安慰。
那一天,大地的震動讓一切改變。高瑩不太愿意提起被埋在廢墟下,她是怎么熬過分分秒秒。只是說,她很幸運,因為當教室坍塌下來,當震動停止時,她還能呼吸,而她的兩側(cè),都有已經(jīng)再也不能哭不能笑的同學。廢墟下,高瑩的雙腿被石塊和課桌擠壓得嚴重變形,她甚至感覺不到疼痛。兩塊水泥板交錯疊加在她的頭頂,卻留了足夠大的縫隙給她,光線能夠透進來、空氣能夠透進來。她的耳邊,還能聽到舅舅聲聲的呼喚,那是親人的聲音,這些都讓小高瑩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終于,救援人員將那兩塊水泥板搬開了,高瑩小半個身體露了出來。救援叔叔給她鼓氣說:“好孩子,不要怕,我們一定能救你出去。”
“叔叔,我不怕,我會勇敢。”這是高瑩的回應(yīng),她用一抹微笑表示了自己的勇敢和堅強。這個微笑被抓拍了下來,并在網(wǎng)上迅速傳播。人們從她的微笑中,感受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
女兒的堅強也讓高瑩的父母感到欣慰,但是女兒的傷是他們不忍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女兒的堅強反而讓他們更加心疼。高瑩的母親說,當時和高瑩一起被埋在廢墟下的,還有一個男生和兩個女生。為了給同學們鼓勁,女兒在廢墟下輕聲唱歌給同學們聽。“她平時就特別喜歡唱歌,她喜歡的那些歌星我叫不上名字,只知道都是很紅很流行的。“媽媽想象不出來,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女兒的歌聲是否還是一如既往的清亮?
不過才兩天,高瑩已經(jīng)給醫(y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5月24日,醫(yī)生對高瑩已經(jīng)截肢的傷口進行了清創(chuàng)手術(shù)。手術(shù)后,醫(yī)生問高瑩:“傷口痛不痛?”高瑩微笑著搖頭。高瑩說,她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是傷快點好起來,這樣她就可以讀書了。她說她初三了,本來馬上就要中考,可是現(xiàn)在,她只能躺在病床上,就算經(jīng)歷了那樣的一場災(zāi)難,她還是想回學校。
在醫(yī)院發(fā)來的高瑩最新的照片上,躺在病床上的高瑩看起來精神很好,她的臉上,還是一如既往地掛著微笑,很甜很甜。
廢墟中開出的花朵是最美的,因為它給人間帶來了希望;地震中小女孩的微笑是最美的,因為笑是對災(zāi)難的超越,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個叫鄧清清的女孩沒有驚天動地的救人事跡,卻用自己對知識的執(zhí)著,對父母簡單樸實的孝心感動了我們所有人。她有個溫文爾雅的名字:清清。
“清清,那個美麗好學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助現(xiàn)場,鎣華鎮(zhèn)中學初一(1)班班主任一直關(guān)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的路上,在微弱的手電光下,邊走邊讀,邊她家住在什邡市鎣華鎮(zhèn)海拔兩千米左右的山上,山上讀邊走。
不通汽車,只能步行,從學校到清清家要走近四十里的山路,清清每個星期回家一次,在學校和家之間,十三歲的清清就這樣一趟一趟地往返。清清的父母都是農(nóng)民,家里非常貧困,父母對女兒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女兒能夠考上大學,走出大山,這也是清清一直以來的愿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家里擺脫貧困,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地震時,鄧清清就讀的學校還未上課。突然,黑板開始晃動,同學們紛紛躲到桌子下。幾秒鐘后,感覺越來越危險,鄧清清跟同學們起身朝外跑。這時,房子垮塌了。鄧清清意識到,自己可能要死了,躺在廢墟下的她內(nèi)心充滿恐懼。她說:“下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我害怕。”
鄧清清感覺全身無力,她努力睜開眼睛時,竟聽到爸爸在呼喊她的名字。聽到女兒的聲音,爸爸搬開壓在她身上的碎石磚,讓女兒能呼吸順暢一些。隨后,解放軍趕到現(xiàn)場,“孩子,給你電筒,你看看周圍的情況,叔叔會把你救出來的”。一名解放軍遞給鄧清清一支手電筒說。
接過手電筒,鄧清清看了看廢墟下的環(huán)境,可除了石板就是磚頭。“我害怕,看書或許能緩解內(nèi)心恐懼。”被埋在廢墟中10余小時,13歲的鄧清清表現(xiàn)得異常堅強。她順手摸出一本地理書,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亮,開始用默讀來壯膽。鄧清清說:“我想分散注意力,看書就能暫時忘記黑暗。”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當武警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她時,她還在廢墟中讀書,仿佛忘記了樓房垮塌時的恐怖,廢墟下的黑暗和寂寞成了她的象牙之塔,傷痛的身體也絲毫沒有阻止她渴求知識的腳步。半小時后,因手電筒不能持續(xù)供電,她才不得不關(guān)了它。
解放軍連夜奮戰(zhàn),終于在2008年5月13日凌晨3時將她成功救出。“我永遠也忘不了躺在廢墟下的那一刻。”鄧清清說,在黑暗中,她一直在想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支持她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她曾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今后長大了掙很多錢,給父母蓋一棟大房子。”
鄧清清在廢墟中看書的行為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正是這樣一名女生,用她的堅強與沉著戰(zhàn)勝了死神。地震是真實的,它已經(jīng)發(fā)生;孩子的心愿是誠實的,因為是那樣擲地有聲,發(fā)自肺腑?;蛟S有些直白,但是多么的可貴。地震無情,卻摧毀不了人間真情。
國家應(yīng)急廣播—應(yīng)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