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應急英雄榜——中科院院士吳孟超

2019-03-31 11:00-12:00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就這肚子老大一個腫瘤,好幾個月懷孕一樣的。

記者:您第一次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心里判斷我是給她做還是給她不做?

開始來的時候有點猶豫,能不能取掉?也不一定。

記者:您都覺得難了,完全可以說不干了這事,行不行啊?

不干也可以啊,我沒有接受她,但是這話不好講,她全國到處找,找到我這里來了,那我總要負責吧?

解說:20歲的女孩是否能贏得一線生機?關鍵時刻甜甜的態(tài)度讓吳老下定了決心。

那個小姑娘很不錯,嘴巴也會講。

記者:怎么叫嘴巴會講呢?

很靈活,講的你會聽她的要求的,不怕犧牲,你給我做。

記者:她說我不怕犧牲,這是她作為她自己,您有多少把握?

我一般膽子比較大,因為經(jīng)驗比較多,碰過的病人也比較多,這個病要從全身考慮,如果比如說腫瘤長在肚子里,長的很大,看它對其他重要器官有沒有影響?這都要查清楚,查清楚了以后然后才能決定做不做。

解說:2004年9月24號,甜甜被送進了手術室,手術做了整整十個小時,吳老創(chuàng)造了肝門阻斷法,前所未有的在一個手術中實施了四次,瘤子切下來了,重達九斤,足足有排球那么大,在國外的文獻中直徑四厘米的血管瘤就被定義為巨大。

手術把它切掉了,切掉以后做完手術,我就不敢回家了,睡在病房里了,看著她,看她恢復。

記者:您擔心什么?

擔心小孩子生命,她萬一手術以后,因為手術比較大嘛,創(chuàng)傷比較大,影響也比較大,所以治療手術后的顧慮,萬一有什么就會影響她的生命,所以這種人往往開刀以后就不敢回家了。

記者:您用的是不敢回家。

因為病人的生命不是說你100%的保證。

解說:兩天后甜甜從昏迷中蘇醒,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吳孟超,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你沒事了,當時有些年輕同事勸他這么大的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萬一出了事您的名譽就毀了,吳孟超回答,名譽算什么?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多年之后甜甜在9月24號這一天和心愛的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她把這一天當作自己的重生日。

記者:那您這一輩子更多的是個保險保守的醫(yī)生還是一個勇敢敢往前沖的這個醫(yī)生?

我對自己評價是我這個人一般的敢沖。

記者:其實我老糾纏這個問題不放,是因為現(xiàn)在很多醫(yī)生不敢往前走這一步,不敢冒這個險了,那您對這些年輕的醫(yī)生,您的建議是什么呢?

很多醫(yī)生隨著年紀大了,經(jīng)驗豐富了,他的膽子就小一點,年輕人他一般來說膽子大,他敢做,但他沒經(jīng)驗,但做失敗了就認為倒霉了。

記者:那對醫(yī)生來說到底是該闖不該闖?。?/p>

應該說往前闖。

記者:那如果引起醫(yī)療糾紛怎么辦?

就是怕醫(yī)療糾紛嘛。

記者:您遇到過醫(yī)療糾紛嗎?

我沒發(fā)生過,醫(yī)療糾紛通常都是什么?這個醫(yī)生也不是考慮不周到,是以為什么都能干,這種最容易犯錯誤,什么都能干做的有失敗的,失敗以后病人告了,所以有一些老的像我們這些人,人家就說這個病人難你也考慮考慮,你做了要是失敗了你的名譽到哪去了?名沒有了,而且還要犯錯誤,我說是對的,搞不好你是要犯錯誤的,但是你要考慮到手術做的很好,成功,手術后護理的很好,醫(yī)生給他做的很好,很平穩(wěn),沒有發(fā)生什么并發(fā)癥,這就行了。

解說:從醫(yī)70多年,吳孟超主導了中國肝膽外科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歷程,他用一把柳葉刀挑戰(zhàn)了一個又一個醫(yī)學禁區(qū),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醫(yī)學奇跡,他在2005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醫(yī)學家,2010年我國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2012年初,吳孟超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可以說吳孟超是世界上90多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yī)生。一位與吳孟超合作了三十多年的護士長曾看到過這個傳奇醫(yī)生的另一面,手術后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術衣都濕透了,兩只胳膊支在扶手上,吳孟超曾對她說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干凈的,記住給我擦干凈,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把生命終點預設在手術室,在于把身心奉獻給職責。

記者:吳老,我看您那上面寫著有六字真言叫會做,會說,會寫,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