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悲情舟曲28

2018-12-16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韓律祖老人祖上有許多藏書,祖父從清朝開始收藏,父親繼承,他也愛藏書,老伴是家屬,一女三男四個孩子,他一個人工作,負擔重,養(yǎng)家糊口要精打細算,購買各種書籍使他經濟更加拮據(jù)。兩屋豐厚的圖書,讓韓律祖老人常常面臨家里老小的埋怨。是呀,和他一起工作過的要么當官,要么發(fā)財,唯獨他存了兩屋子書,變不來錢,一家人缺吃少穿,藏書有啥用?

可是,舟曲很多人又都很欽佩韓律祖老人藏書訂報的事。郵政局訂報處的人說每年老人自費訂閱4000多元的報刊,給他們幾個頂任務,而他的退休工資全部到位也就2000余元,每天老人都步行取報紙。親戚朋友都說他視書如命,不吃飯不穿衣沒關系,不買書可不行。兒子看他的書,如果弄皺了或臟了他都心疼,要求他們看書必須洗手用書簽。生活簡樸的他不吸煙不喝酒,經常穿一身中山裝、布鞋,老知識分子的發(fā)型,清瘦有神的臉譜寫滿了他的智慧。

經常出入郵局和新華書店的韓律祖老人,常一邊胳膊夾著報紙,翻著新到的書刊走過白龍江邊的人行道,許多舟曲人都很熟悉他行走的神態(tài),人們眼里他是老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

《人民日報》《甘肅日報》等報刊每逢國家重要日子,都有特刊,凡特刊他都千方百計收藏,比如國慶大典、香港回歸及重大自然災害事件。

風雨無阻每天都要去一趟書店的韓律祖老人,來了什么新書絕對不會錯過。新出的《辭海》幾百元,他眼不眨一下就買下;一套新出的《永樂大典》《二十四史》,上千元,錢不夠,懇請書店的人給他留下,幾天后錢湊齊滿心歡喜將書抱走。還有新版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等等,他都要。街上要是有賣減價書和外地來擺書攤的,他都是一趟又一趟購買,碰見有收藏愛好的熟人就介紹什么書珍貴、缺少,見著了就買下,不然以后就難找了。新華書店的營業(yè)員說,這幾年很多人都向錢看,韓老師是縣上買書最多的人,一年要買好幾千元的書。

72歲遇難于泥石流的韓律祖老人是舟曲唯一自費訂閱收藏多種國內外知名報紙雜志的學者,所珍藏的古書大多屬文化珍品?!缎氯A文摘》自創(chuàng)刊開始到2010年他遇難之前出版的全部收藏,閱讀過程中將發(fā)現(xiàn)的錯誤真誠反饋給編輯部,得到編輯部很高的贊譽。新中國成立后,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到高中的他每年都購買。收藏物小到郵票,甚至銀行的每次國債券,大到碑石標語橫幅。他給舟曲民歌作詞作曲,研究舟曲方言,撰寫方言論文。

盡管收藏書報達到了癡迷,但只要自己所藏書史資料能對有關人員起到鼎力作用,韓律祖老人都會慷慨贈送。很珍貴的字帖送縣上青年書法家,勉勵其更上一層樓,文學書籍贈文學愛好者,一本線裝《本草綱目》送給了他從醫(yī)的學生。各行各業(yè)的研究者查詢難找資料,他那里便是必訪之處,有當?shù)貧庀蟛块T曾派人在他那里找過舟曲地界的氣候史料,真正是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