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點了支煙,接著說:“我們的毛隊長帶領大家全力搜尋遇難者,遇難者家屬和在場民兵都很欽佩和尊重他。連日的高溫,使整個縣城籠罩在泥石流混合物散發(fā)的刺鼻氣味當中,受感染毛隊長的身上和小腿上長出了小皰疹子,他顧不上處理,繼續(xù)和隊員清淤泥、搬運遺體。他讓我們輪換著休息,自己像車輪一樣連軸轉,勞累使他的雙腿嚴重浮腫,雙腳起了好多水皰,泥石流里的堿性物腐蝕強,小皰疹子、水皰全潰爛,每走一步像踩在釘子上,我們想扶著他,他不允許。后來他給我們說,那些天他腳板疼得厲害,但為了給我們信心,他不能叫喚,短短5天,他組織我們挖出遺體6具,搬運了28具尸體。”
顯然,這個叫毛文的隊長給了隊員榜樣的力量!劉強說,他之所以再不愿到舟曲,是因為記憶中災難太殘酷,一想起舟曲就會想起泥石流,這讓他很痛苦!
趕往舟曲抗洪救災的迭部縣民兵隊長毛文,救援后任臘子鄉(xiāng)黨委書記。見到毛文是在2011年1月21日的下午3點,在代古寺那里。冬日寒冷,他穿半長的月白色風衣,一米八左右的個頭,略顯得消瘦或者說單薄,大背頭,東方英俊男子特有的國字臉,大眼睛,年輕人很少有的嚴肅寫滿面孔。
一直很尊崇小說《紅巖》里的江姐和她的戰(zhàn)友。第一眼看毛文,不由得又讓人想起那些戰(zhàn)爭年代的共產黨員。談話過程中,得知他到臘子鄉(xiāng)上任前,一直在縣機關工委從事黨政工作。信仰會決定人的氣質,也許是工作原因吧,他給人一種印象中戰(zhàn)爭年代那種共產黨人特有的形象。
談及救援工作,毛文重復了多遍的話是:“許多人問起搶險救災的事我都不愿講,舟曲和迭部是鄰居,鄰居間幫忙很正常。發(fā)生那么大的災難,即使是普通人都愿盡綿薄之力,更何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那樣的場景不彰顯黨員形象什么時候才表現(xiàn),做那些事完全是出自人性的本能!生命是珍費的,而且都是應當受到尊重的。我?guī)У拿癖鴵岆U隊成員來自縣直各機關,大多數(shù)都是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80后,家里都當寶貝,生平第一次見死人,尤其藏鐵的一些青年根本沒見過真正的死人,可是到了那樣的場景沒有一個人袖手旁觀,那一刻他們是救援者,救援就是使命!”
他說:“我們撤回來后,金吉他們的父母備好木香和清水讓他們將所有在舟曲的穿戴換下,用清水洗手,從木香的濃煙上跨過走進家門洗完澡才讓進屋子。我為我的這些小兄弟在災難和困難面前的勇敢而欣慰,很感謝他們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確切地說,我還因為他們而驕傲和自豪!”
聽著這些話,心室被一種久違的敬意和欽佩占滿!
那個時候,很多人印象中的80后都很注重自己的權利,喜歡時尚,個性強,凡事以我為中心,不愿吃虧吃苦和主動承擔責任。舟曲特大泥石流災難發(fā)生后,迭部到舟曲搶險救災的民兵幾乎全是80后。這批機關民兵是2008年4月底縣上為維穩(wěn)新召集組建的,平均年齡29歲,80后的占95%以上,80后黨員占62%。在此之前,他們中間有很多人沒有經歷過任何救援任務,更沒有出現(xiàn)過生離死別的那種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