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今天,和您聊聊神木"4•19"煤礦透水事故77小時生死救援紀實。
“真是命大啊,水再淹一個小時,我們就完了。”在獲救9個多小時后,礦工朱鳳軍依然驚魂未定。躺在神東公司總醫(yī)院的病床上,他給記者講述起被困井下77小時的險情。
2017年4月18日23時40分左右,朱鳳軍與其他6名工友和往常一樣,按部就班穿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下到神木縣大柳塔板定梁塔煤礦600多米深處的井下工作。凌晨3時左右,他們接到監(jiān)測中心電話,說井口皮帶頭附近可能有水,請他們過去查看。大家看后當時沒事,但還是開始留心,不時地派人過去。4點40分左右,井口皮帶頭附近發(fā)現冒出大水。感覺情況不妙,工友們互相招呼,喊著不遠處的另一個工友。集中起來后,他們6人發(fā)現井口的水更大了,于是馬上掉頭,準備從回風井逃出,可跑過去一看,水已淹到頂板,無法逃出,只好往回撤到避難硐室。
當井下的朱鳳軍和工友們開始逃生時,井上已傳開神木一煤礦發(fā)生透水事故,當班入井7人,有1人安全升井,其余6人被困井下的消息。很快,圍繞著6個人和6個家庭,一場緊張激烈而又科學有序的大救援全面展開。
6名礦工遭遇險情的消息,通過電波迅速傳遞。相關領導很快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員,同時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嚴防此類事故發(fā)生。省委書記批示要求,全力救人,科學施救,注意防止次生災害。省長批示強調,要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搜救被困人員,科學救援;要查明原因,舉一反三,堅決遏制和防止當前季節(jié)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fā)生。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省長迅速帶領省煤管局、煤監(jiān)局、安監(jiān)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當天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救援。
榆林市領導和礦井所在的神木縣主要負責同志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成立了由神木縣板定梁塔煤礦“4•19”事故救援領導小組,以及由榆林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臨任總指揮,神華神東公司總經理等任副總指揮的現場救援指揮部。當日履新的榆林市委書記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救援,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神東煤炭集團各單位的救援力量及神南救護隊、神木縣礦山救護大隊和煤礦周邊的嘉元、益東、烏蘭色太等煤礦以及各家醫(yī)院救援人員先后參加到緊急搶險救援中。
“4·19”事故救援領導小組和現場救援指揮部確定,馬上采取五項措施展開救援:一是從主斜井安設一臺排水泵及管路進行排水,二是從副斜井安設兩套排水系統(tǒng)進行排水,三是從地表施工鉆井至井底安裝潛水泵進行排水,四是從地面露天采坑封堵涌水通道并進行排水,五是確定被困人員位置、盡快進行供風。
救援是生命與死神的賽跑,特別要在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里有所收獲。“透水區(qū)域距離地面大約有610.5米,被困的6名工友位置基本能確定,估計工友應該進到避難硐室,里面既有氧氣也有制冷設備還能防水,他們暫時處于安全狀態(tài)。”經過對煤礦圖紙的分析研判,神東煤炭集團總經理、現場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楊榮明說。他的分析,給了大家極大的信心。
從技術人員對井下的測量情況判斷,巷道很可能全部淹沒。根據這一情況,指揮部確定了救援主要方案,排水降低水位。救援人員立即執(zhí)行,通過直徑50厘米的通風管道往井下送風,確保后續(xù)的氧氣供給,并以最快的速度安裝了長620米、直徑30厘米的抽水管道,將水泵一臺臺下到井下抽水。
為加快抽水速度,救援人員克服風大天冷的困難,調動各種機械和人力,輪番上陣晝夜作業(yè),展開管道安裝、鉆井打孔和抽排水,先后在主井設置3臺水泵,鋪設管路1800米,形成排水能力每小時360立方米,在副井設置4臺水泵,鋪設管路2892米,形成排水能力每小時1440立方米。在地面,他們利用8臺水泵,鋪設管路3000米,排水能力每小時2200立方米,地上地下總共形成排水能力達每小時4000立方米。
排水能力提高,需要電力來做保證。19日晚,現場救援指揮部決定在1號坑繼續(xù)投入3個高壓水泵,并要求榆林供電公司提供一個10千伏電源點,20日上午10時前必須完成任務。擔任輸電的榆林供電公司及時組織力量和設備,凌晨進場開始作業(yè)。他們克服夜晚氣溫下降、照明不足、施工環(huán)境惡劣的困難,一絲不茍地施工。在架設一段30米高的立坡時,國電榆林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守馳看到十分危險,喊了一聲“共產黨員跟我上”,馬上有50多人沖上了立坡。到4月20日8時35分,電纜提前順利帶電運行。
隨著救援工作的展開,陜煤集團神南救護大隊前來增援。陜煤集團董事長要求神南礦業(yè)公司不惜代價全力支持救援。神南礦業(yè)公司黨委書記向趕赴救援現場的救援隊作出要求:“要克服一切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全力保障救援工作。”
經過20多個小時艱苦奮戰(zhàn),到20日上午,井下水位開始下降20厘米;21日17時,井下水位下降33厘米,18時,隨著15套排水系統(tǒng)相繼投運,主井打開生命通道的戰(zhàn)斗和排水施工同步進行。救援人員頂著七八級大風,連續(xù)戰(zhàn)斗在東翼盤區(qū)的鉆孔施工現場,并克服了地質資料不完整、打孔較深等困難。到21日16時50分,施工鉆孔128米,應急救援的“生命通道”終于打通。
央企和地方企業(yè)是一家,地方煤礦出現險情,央企挺身而出全力救援。在“4•19”透水事故救援中,央企神華神東集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發(fā)生透水施工的板定梁塔煤礦隸屬神木縣大柳塔試驗區(qū)管轄,井田面積3.45平方公里,資源儲量560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90萬噸/年,采用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該煤礦證照齊全,屬合法有效礦井。該礦發(fā)生透水事故的第一時間,神東煤炭集團領導決定,舉全公司之力,調集技術和骨干力量投身救援。遠在北京的神華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每隔1小時就會與3天3夜蹲在救援現場的神東煤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取得聯(lián)系,詢問現場情況。集團領導建起了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與救援人員一道堅守一線,科學制訂救援方案,確保救援工作進展順利。集團調動的大柳塔煤礦、柳塔煤礦、烏蘭木倫煤礦、地測公司、生產服務中心等單位的人員,由一把手帶隊第一時間進入救援現場,配備管路約1.6萬米,水泵、移變開關等設備30多臺,負責架設現場排水系統(tǒng),確保救援順利進行。
70多小時的救援中,神東公司出人、出技術、出裝備,快速挑起救援主力重擔,公司高中層和專業(yè)救護人員堅守在救援一線,體現出央企踐行社會責任、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017年4月22日,神木縣板定梁塔煤礦救援工作依舊緊張有序地進行。看到井下水位持續(xù)下降,救援人員決定下井搜尋。板定梁塔煤礦兩個礦長和綜采隊長分頭給3個搜尋小隊領路。作為其中一個搜尋小組,神東救護消防大隊上灣中隊副中隊長梁建興和戰(zhàn)友們穿著防水皮褲,拿著救生衣,凌晨4時下到600多米深的井下。大家深一腳淺一腳趟水過河,進行地毯式搜尋。在黑暗中尋找3個多小時后,7時左右,他們聽到了前面有人在激動地喊叫。原來是站在傳送帶上的被困礦工看到燈光后齊聲吶喊。據被困礦工朱鳳軍回憶,他們6人雖然進到了避難硐室,但不時派人出去敲管子、搖晃礦燈,看救援人員到了沒有。等到發(fā)現前面出現光亮后,大家興奮地一齊跑到避難硐室五六十米前的傳送帶上齊聲吶喊。
22日9時51分,在救援現場各級領導、救援人員的共同見證下,獲救的第一個礦工裹著棉被從救援通道中抬出。在之后的8分鐘里,被困的其他5名礦工被相繼抬出。他們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出了通道立即被緊急送往神東總醫(yī)院接受救治。
22日20時,記者來到神東總醫(yī)院采訪,院長劉文忠告訴記者,他們醫(yī)院對這次搶救礦工工作高度重視,采取一個大夫、一個護士照顧一個礦工的辦法。目前6名獲救礦工還比較虛弱,從13時開始進了流食,身體正在恢復中。戴著眼罩的獲救礦工馮永寬告訴記者:“在避難硐室想到的是必死無疑,在3天3夜后看到救援人員,我們的眼淚都下來了。沒有救援隊我們都活不成!”
“4·19”透水事故6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楊俊哲說,這是一次組織有力,施救科學的援救,投入3000多人次,排水20多萬立方米,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是救援歷史上的成功案例,一個奇跡!
最后再和大家聊聊救援,礦山事故一旦發(fā)生,就會危及礦山作業(yè)人員的生命安全。礦山事故對人的傷害有哪些呢?
1、燒傷與爆炸傷。因礦下作業(yè)失當,作業(yè)場所、通風不良,瓦斯、煤塵積聚,當被違章作業(yè)的明火點燃時(礦山作業(yè)時一定要使用防爆設備),即可發(fā)生瓦斯爆炸、礦井火災。在火災高溫和爆炸高壓及次生火源相互作用下,火勢極易蔓延,加劇事故危害。受大火及爆炸事故殃及的人員,難免燒傷、爆炸傷,甚至死亡。
2、窒息、饑餓、脫水及溺水。因礦山冒頂塌方,祖業(yè)人員可被塌方的狂頂,通道的山石泥土掩埋、擠壓、砸傷,發(fā)生、呼吸困難、顱腦外傷、脊柱脊髓損傷、骨折、內臟損傷、出血、擠壓綜合征等。礦山透水淹沒作業(yè)區(qū)及通道,被困者若長久得不到救援,可因淹溺而傷亡,或因空氣、食物、飲水的短缺,造成缺氧、饑餓與脫水,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與健康。
3、中毒致傷亡。礦井聚集的瓦斯,本身就是有毒氣體,火災、爆炸形成的大量一氧化碳、硫化氫等也都是對人有害的氣體。當積聚到一定濃度時,可致人咳嗽、胸悶、氣急,甚至肺水腫、腦水腫、昏迷而死亡。
4、其他傷害。人長期被困于黑暗中,一旦救援后接觸光線,即使對常人不是很強,也可能導致失明。
針對這些情況,如何展開礦難救援,就顯得非常重要。
1、一旦礦難發(fā)生難免引起傷亡,在救援隊沒有到達之前,遇難人員的就地自救互救很重要。熟悉礦井地貌路線,沉著帶領遇難人員盡快逆火、爆炸的方向,選擇最近路線、出口,彎腰,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逃離險區(qū)。萬一不能逃出,也要躲到較為安全地方,例如透水時逃向高處。
2、救援隊到達現場后,要立即成立救援指揮部,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緊急救援。首先盡量把人救出,一時難于救出,要立即向井下遇難者所在處輸送空氣、食物和水等維持生命,贏得救援時間,必要時從旁開鑿通道,將人盡快救出。
3、為了防范光線傷及眼睛,傷員出井時最好蒙眼,同時盡快傷檢、分類救治,需要后送轉醫(yī)院救治者,立即后送不得有所貽誤。
4、礦山事故需要綜合救援,例如滅火、降溫、防爆、排水等,這些救援工作隊醫(yī)療救援十分有利。災難之后,要對礦井進行徹底清理、消毒、打掃衛(wèi)生等,這是預防傳染病發(fā)生的必要措施。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神木"4·19"煤礦透水事故77小時生死救援紀實,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