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應急救援成功經(jīng)驗11

2018-07-15 23:30-23:59 責編:曹夢雨

00:00 00:00

技術發(fā)展,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生產(chǎn)當中稍不留神,就會造成事故災害,幸好,一些及時處置,讓災害造成的損失。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那些帶給人傷害的事故災害,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我們都不希望見到事故發(fā)生,但一旦發(fā)生事故,救援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些災難后應急救援的成功經(jīng)驗尤其值得回顧和反思。今天和大家說第11集——江蘇常州一大型化工企業(yè)苯爆燃事故、黑龍江龍煤集團煤塵爆炸事故。

2006年8月23日8時15分左右,江蘇常州亞邦化工集團合成材料廠室外的多個液體苯罐莫名起火劇烈燃燒。

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由于火勢兇猛,儲罐區(qū)還不時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讓人心驚膽戰(zhàn)。此時,廠內(nèi)工人早已安全撤離,現(xiàn)場只有數(shù)十名消防隊員和“火魔”頑強地較量著。十余支水槍對準一排著火的苯罐來回噴灑,但火勢依舊難以控制。9時40分,儲罐區(qū)周圍火舌越竄越高,黑煙直竄云霄。很快,熊熊大火吞噬了一排五六個液體儲罐消防官兵且戰(zhàn)且退。

此時,空氣中彌漫的令人作嘔的化學氣味越來越濃,圍觀群眾不得不捂著鼻子紛紛遠離現(xiàn)場。一位消防官兵對在場的一名記者說,火倒無妨,就怕爆炸,因為發(fā)生火災的材料廠與總廠僅一河之隔,而且有許多管道緊密相通,著火苯罐區(qū)有40多噸液體苯,一旦火勢蔓延,后果將不堪設想,他勸該記者趕緊離開現(xiàn)場。

在亞邦集團門外大橋的兩側,警方早已布置了長長的警戒線,而出事地點的合成材料廠入口也禁止行人和車輛出入,緊靠工廠的河道中也禁止船舶通行。

10時47分,火災現(xiàn)場趕來了大批“援軍”,先后有近10輛南京和無錫特勤火警消防車輛呼嘯而至,當即參與到緊張的撲救中。11時17分,又有6輛常州消防車趕到火災現(xiàn)場。1小時后,又有6輛蘇州特勤火警消防車輛趕來支援,車上載滿滅火降溫的泡沫。13時2分,3輛鎮(zhèn)江的消防車輛接踵而來。與此同時,一輛環(huán)境檢測車也開赴現(xiàn)場。18時,大火才被撲滅。

在這場大火中儲罐區(qū)內(nèi)5個罐體相繼起火爆燃,70多噸的液體苯過半被燒。所幸經(jīng)過5市300多名消防官兵10個小時的戰(zhàn)斗,大火被完全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起事故,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有三個原因:

一是廠內(nèi)工人及時撤離,只有專職的消防隊員和“火魔”較量。

二是交通管制到位。警方布置了長長的警戒線,出事地點的合成材料廠入口也禁止行人和車輛出入,緊靠工廠的河道中也禁止船舶通行。

三是救援力量強大,火大不怕柴火濕。5市300多名消防官兵,如此強大的力量,對付40多噸苯原料,光用消防水稀釋也稀釋完了。

但是,從救援過程來看,也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是記者采訪應該,但深入腹地當慎,不該去的地方還是不要去,不要既給別人添小麻煩,再給自己添大麻煩。

二是發(fā)生事故,群眾不知利害,上前圍觀,是非常正常的。難道能只怪群眾的素質低嗎?難道發(fā)生了什么事,群眾都不圍觀,群眾的素質就高了嗎?顯然不是,此時,作為事故單位是否應不去怪罪群眾,而是及時告知利害,疏散群眾呢?

三是廠內(nèi)工人安全撤離應該,但是否應該留下一些熟悉現(xiàn)場、懂流程、懂技術的人員配合搶救呢?這次事故用了10個小時,從技術上分析,時間太長了。是否就是因為該廠人員都安全撤離了,使得救援行動在一些技術處理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失誤,延誤了搶救呢?

黑龍江龍煤集團煤塵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27日21時40分,黑龍江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東風煤礦發(fā)生特別重大煤塵爆炸事故,當時正在井下作業(yè)的220名礦工被困井下,雖經(jīng)大力搶救,仍造成死亡171人,傷48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4293.1萬元,但是,卻有25名礦工通過科學自救奇跡般地逃出死神的魔掌。

事發(fā)后,在有關部門迅速組織救援工作的同時,被困井下的一些礦工也開始了自救工作。28日14時,四肢癱軟的張國良被搜救人員抬出了井口。這位54歲的瓦檢員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生死關頭帶領26名工友科學自救,連他在內(nèi)最終有25人成功逃生。

張國良的脫險經(jīng)歷,他自己回憶獲救過程時,頗具傳奇色彩:

出事的時候,我被沖擊波掀倒了,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發(fā)現(xiàn)自己還能走。

當時,采煤工作面上有6個礦工,我趕快把他們幾個集中起來,并嚴肅地告訴他們,你們幾個不能單獨行動,都得跟我走。我走前頭,你們在后邊牽著手。走出六七十米,掘進工作面的礦工也過來了,這些人里還有一個姓丁的瓦檢員。我們很快決定,有事我倆就商量著辦。

因為一氧化碳中毒,一位姓鄭的小礦工蹲那兒說啥也不走了。我急了,拽著他衣服領子,踢了他好幾腳,我說現(xiàn)在是你自己救你自己命的時候,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給你扔在這兒,你就死了。我連踢帶拽,他尋思尋思,又開始往前走了。

我們開始找避災路線。先是順回風道走,回風道里有個大鐵箅子,距離我們的出發(fā)點也就七八十米,打開以后,可以通往變電所。我們奮力鑿開了箅子。

箅子鑿開以后,我第一個鉆了進去,因為我是瓦檢員有瓦檢器,理應走在前頭。有幾個人跟著我鉆進去了,我看,變電所門都崩壞了。有一個礦工還想往里鉆,趴在一個縫里蹬腿。我一看,這條路線堵死了,不行,叫他們趕緊往回撤,我們又原路返回。

變電所距離箅子有三四十米遠,如果不出事,這條道可以直通到主巷道。假如是局部爆炸,變電所也不會毀成那樣。所以我當時就判斷,這次爆炸規(guī)模相當大。我們退到了原來的巷道,決定就在那里等待救援。這時候,我開始點人數(shù),發(fā)現(xiàn)一共有27人。后來我就對大家講:咱們找找空氣好、煙少的地方,大家都蹲著、坐著,誰也別亂走,少說話。

開始,我們在風道拐彎的地方,后來有害氣體越來越多,我們就轉移到風道與采煤工作面形成交叉路口的一個小地方躲起來。那是一個死角,循環(huán)風進不去,有點空氣,就夠我們這些人喘的了。

這時,我腦子里最明確的一個想法就是:我們不能走,凡是走的都死了。我們還有另一個瓦檢員,在下面巷道里,他沒跟我們走,自己往下走,走到車場就一氧化碳中毒死了。他還是個瓦檢員呢!如果我們這撥人放單幫的話,肯定走一個死一個。

但是挺了一段時間,新鮮空氣越來越少,呼吸越來越困難。瓦檢員下井有三樣東西必備:表、筆和檢測儀。因為必須戴表,我發(fā)現(xiàn)時間已是夜里12點多,走到風道里,抓起一把灰慢慢灑下來,都直直地落到地上,說明還沒來風。

28日凌晨0時多的時候,有毒氣體已經(jīng)部分進入他們躲藏的洞里。在張國良的指揮下,他們在空氣稀薄地帶趴下來,等待救援。

在井下202和110巷道拐彎處,張國良將27人的名字和相關信息寫在紙條上。萬一不能活著走出去,他希望這個紙條能為救援隊尋找尸體提供幫助。他懂應急措施,大家統(tǒng)一聽他的指揮。他寫下了遺書:“11月27日晚9點21分發(fā)生爆炸,我?guī)?6名礦工尋找出口……如果找到我的尸體,從此向下找尋其他人尸體,謝謝”。

大家都絕望了,全哭了。只有我沒哭。

為了省電,我們輪換著用煤燈,并不斷敲打管道,希望引起救援隊的注意。

到28日凌晨2時30分,恢復了通風。一小時過去了,自救器也用完了,我就把自救器丟了,把毛巾蘸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到了下半夜,有些人開始神志不清,坐不穩(wěn)了,倒在地下,清醒的人用濕毛巾給他們擦鼻子。

28日10時多,救援隊下來了,并發(fā)現(xiàn)了他們。

此時張國良難過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2人遇難,其中一人躺著張著嘴做呼吸狀,另一個在一個小水溝內(nèi)被嗆死。

“不過,我們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沉著、勇敢和智慧,帶領被困井下的24名礦工科學救,重獲新生。張國良不僅是獲救礦工的救命恩人,也注定要成為中國應急救援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救援英雄。

在事發(fā)初期,他表現(xiàn)得非常沉著,把周圍的礦工召集起來,并與另一名瓦檢員負責,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逃生,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應對突發(fā)險情的心理素質。

他不僅沉著,而且友愛、堅強。在逃生的路上,他沒有拋棄那位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而走不動的工友小鄭,如果沒有他的又拽又踢,小鄭必死無疑。在險情面前,能有這種精神,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人格魅力。

在死亡面前,他表現(xiàn)得非常勇敢。井下發(fā)生爆炸,不論是瓦斯爆炸,還是煤塵爆炸,還是炸藥爆炸,都是致命的。因此,當爆炸發(fā)生時,后果如何,他最清楚。特別當進入變電所,而變電所被炸毀,無法進入主巷道之時,作為一個老瓦檢員,已明確判斷,這次爆炸規(guī)模相當大,他也比誰都明白,這意味著死亡的可能性也相當大。但是,在死亡面前他沒有害怕,沒有畏懼,而是表現(xiàn)得沉著、勇敢,繼續(xù)若無其事地有序地組織逃生。如果當時他說一句“這下完了。”那么可能所有的人心理也許就會迅速崩潰,失去理智,行為沖動,結果可想而知。直到寫下遺書,大家都絕望了,全哭了,而他依然沒有哭。這是一種何等的勇敢,何等的堅強!

這種勇敢堅強,會激發(fā)巨大的必勝信心和求生欲望,從而永不放棄,尋求每一絲逃生的希望,到達勝利的彼岸!

在沉著、堅強、勇敢的同時,他表現(xiàn)得非常智慧。他充分運用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在逃生的路上,采取了一系列正確有效的方法:

由他與另一名瓦檢員共同負責,統(tǒng)一指揮。27人不是一個小隊伍,如果沒有統(tǒng)一指揮,行動就易混亂出問題;

“找空氣好、煙少的地方。”這樣會吸到新鮮的空氣;

“大家都蹲著、坐著。”這樣會避免瓦斯等煙氣的毒害;

“誰也別亂走,少說話。”這就會避免走失,同時,也會節(jié)省體能;

“在死角位置等待求生。”他們已經(jīng)不可能進入主巷道也不能自行鑿道逃生,除了等待,別無他法,而多一分時間,就多一分希望。此處,循環(huán)風進不去,有點空氣,就夠他們這些人喘的了;

當有毒氣體已經(jīng)部分進入他們躲藏的洞里。他們又在張國良的指揮下,在空氣稀薄地帶趴下來,等待救援。張國良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

“為了省電,輪換著用煤燈,并不斷敲打管道。”有了燈,就會有光明,就能穩(wěn)定人心,避免心理崩潰,不斷敲打管道,就會及時引起救援隊的注意,讓救援隊員找到確切的救援位置,從而迅速得到救援;

“當自救器用完,就把毛巾蘸了巷道里的水,堵在嘴上。到了下半夜,有些人開始神志不清,坐不穩(wěn)了,倒在地下,清醒的人用濕毛巾給他們擦鼻子。”濕毛巾堵在嘴上,一可濾毒,二可補充身體水分,三可保持清醒。清醒的人用濕毛巾給神智不清的人擦鼻子,就會讓神智不清的人,最大限度地保持呼吸道的濕潤,易于呼吸,也助于盡可能地保持頭腦的清醒。

在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上,這一系列正確有效的方法,成為自救成功的根本保障。

張國良的這一自救逃生過程,全面正確地運用了井下遇險的應急處置知識,還有許多知識是課本上都找不到的,因此這是一本極為生動實用的教材。從這本教材中,我們至少應該受到如下深刻的啟示:

一是遇到險情,不能慌亂。哪怕面對死亡的威脅,也要沉著、勇敢、堅強,永不放棄。

二是要加強應急救援基本知識的全面普及與專業(yè)培訓,讓每一位作業(yè)人員都能掌握正確的逃生知識。特別是針對實際情況,能靈活處理。通過這個成功自救的案例,不難看出掌握基本自救知識的極端重要性。

三是要統(tǒng)一指揮,有序行動。發(fā)生事故,現(xiàn)場極易出現(xiàn)混亂,此時,必須聽從有經(jīng)驗的人的統(tǒng)一指揮,這樣就會避免各行其是,現(xiàn)場混亂的現(xiàn)象,有組織、有秩序地高效行動,有助于集思廣益,提高逃生的成功率。

事故本可以避免,但萬一發(fā)生了事故,救援就是頭等大事。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那些災難后應急救援的成功經(jīng)驗,第11集,江蘇常州一大型化工企業(yè)苯爆燃事故、黑龍江龍煤集團煤塵爆炸事故。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