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第六天,上午8時30分,我們在北川縣城中心的國稅、信用社的廢墟上展開了救援。鋼筋、水泥......救援的解放軍官兵們小心翼翼地挖掘著、搜尋著,仔細(xì)查看每一個坍塌的角落,生怕漏掉一個可能生還的人。
也許,正是解放軍官兵們不愿放棄生命的行動讓那些尋親的人看到了希望,他們始終和我們在一起,一直守候在現(xiàn)場。
國稅局的廢墟上,有個年輕人一直在四處走著,不時還下來向廢墟的空隙里喊著一個人名。他的家就在這里,地震發(fā)生時,正在上班的父母就雙雙被埋在這片廢墟下。
因為正在綿陽上學(xué),他逃過了那場災(zāi)難,卻不顧一切地趕了來,尋找他的父母。從回來的那天開始,他一直在這里,陪著救援官兵在廢墟里尋找著,希望奇跡能夠出現(xiàn)。
上午9時,一個振奮人心的喊聲傳來:“底層里有聲音!”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讓官兵們的干勁更足了。很快,生命的跡象被確定存在,大家小心地挪動著上面的鋼筋、水泥,生怕因為自己的一絲不慎而傷著下面的人。
大型機械不能上,我們就用人向下挖,哪怕還有一點希望,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也要把他救出來!”二炮某工程團(tuán)政委孫樂下令。
扭曲的鋼筋、殘破的水泥被一雙雙手搬開,11時30分,在隨時可能坍塌的狹小樓板中,一名男子露了出來。很快,他被從一個已壓縮到幾十厘米的3層樓的縫隙中拉了出來,此時,距離地震發(fā)生已過去了117個小時。
沒有水、沒有任何維持生命的食物,完全靠毅力撐過來的這名男子脫險后立即休克了。為了挽救他的生命,本來只有在醫(yī)院里才能進(jìn)行的手術(shù)就在這片廢墟前開始了。終于,在十幾分鐘后,這名男子的意識得到了恢復(fù)。
在這個露天手術(shù)室里,有一名圍觀男子一直緊張地關(guān)注搶救過程,當(dāng)看到幸存者的意識恢復(fù)時,他突然一下子跪在了救護(hù)人員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