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yīng)急廣播 > 應(yīng)急廣播

一支水上救援隊和330個悲傷故事1

2017-08-15 23:30-23:59 責(zé)編:張澤昕

00:00 00:00

 

高溫酷暑,人們本能地近水,平時囑咐最多的“注意安全”,經(jīng)常在這里淡漠,當(dāng)所有的事故匯集到救援隊員身上,可能沒人比他們更能體會這淡漠引發(fā)的殺傷力。

今年高考結(jié)束,一位考生玩耍時不慎落水,尸體撈上來兩天后,錄取通知書到了;兩周前,一男子酒駕,一頭扎進黃河,河中還和妻子通話:“我不知道在哪里,周圍全是水……”話沒說完便斷了線;鄭東新區(qū)人工湖邊,一對父母花十塊錢買了個救生圈,把孩子獨自放到湖里,自己在旁邊樹林綁了吊床休息,一陣風(fēng)吹過,救生圈還在,孩子沒了。

牛振西說,每次打撈,心底就注定多一個悲傷的故事。他們始終在和黃河搶人命,盡管絕大部分對抗,都沒能打撈上來生機。

但這么多年,他們摸清了當(dāng)?shù)孛恳粭l河道,懂得了黃河的險,學(xué)會最大限度地去尊重那些遺體,也在不停向外界傳播,生命可貴。

在一個救援現(xiàn)場,跟著水泡奔走的,還有女孩的父母。從7月23日到24日,他們一直在女兒落水的地方。附近村民說,“倆人就這么走了一天一夜。”

打撈五個小時后,24日下午1點54分,河里水泡浮動,擴散出三圈波紋,打撈隊員梁年林、孫兵、孫文學(xué)陸續(xù)鉆出水面。

上岸后,隊員們什么都沒說,默默收拾裝備,隊長牛振西對家屬說,“天熱,別在岸邊守著了,在旁邊租個房吧,三天后,她能出來就出來了。”

這是一次不成功的打撈,但不管對家屬還是對自己的隊員,牛振西都沒有說出“失敗”兩個字。黃河沿岸很多居民都知道,母親河面善性惡,“掉到黃河里,很難救活;死到黃河里,很難找到。”

牛振西的隊伍在其他水域行動成功率達到70%,在黃河里只有20%。這次行動前他就判斷,打撈出來的希望渺茫。23日下午,他已安排一撥隊員搜尋五個小時。但牛振西知道,“希望”對于家屬來說很重要,“畢竟家人還要活著。”

兩天前,也是這個地方,一個18歲的男孩落水,三撥救援隊打撈三天,沒找到遺體,男孩的父母和他們一樣“來回走,邊走邊哭。”最后雙雙中暑倒下了,兩天后,男孩的遺體在20公里外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