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貴,石家莊任柯棣華醫(yī)學院副院長。大地震時,他是唐山空軍第六軍偵察處參謀,壓在廢墟下達八小時,受了重傷,在戰(zhàn)友、醫(yī)生的幫助下才幸免于難。多年來,他一直感激并尋找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兩位救命恩人。他回憶說:
睡夢中,張恩貴感覺到床開始顛,憑著多年工作的本能,張恩貴一躍翻到了床下。與此同時,戰(zhàn)友張萬軍一邊高喊著“地震了!”一邊往外跑,這時樓開始倒塌。張恩貴眼睜睜地看著張萬軍倒在了自己腳下,苑國鎮(zhèn)被砸死在了床上。張恩貴的頭鉆到了床下,但由于床下全是箱子,身體的其他部分進不去,左腿蜷在胸前,右腿被張萬軍壓著,周圍一片漆黑,耳邊充滿了哭聲、呻吟聲和喊救命的聲音。
張恩貴穩(wěn)定著自己的情緒,在黑暗中摸索著把碎磚頭支在頭邊。當聽到外面有動靜時,張恩貴開始大喊:“我在二樓北邊第三個房間,快來救我?。?rdquo;
終于,張恩貴聽到老戰(zhàn)友吳繼康在上面詢問“你是誰?” 張恩貴用盡全身力氣喊:“我是張恩貴,快救我出去!”吳繼康答應后很快走了,不久,便找來幾個人救張恩貴。7月29日上午11點30分左右,在廢墟中埋了八個多小時的張恩貴,被吳繼康等人從一個直徑不足肩寬、深二米多的坑中拽了出來。
出來后張恩貴才發(fā)現(xiàn),三層的司令部樓房已經(jīng)成了一堆瓦礫。張恩貴想起來去救人,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腿失去了知覺,排出來的尿液全是血,腰部有個蘋果大的腫塊。
下午,張恩貴和許多傷員一起,被從鳳凰山下轉(zhuǎn)移到飛機場救治,沿途八華里的路上,躺滿了挖出來的尸體和傷員。到機場后,張恩貴再次被放在了躺滿傷員的路邊。在疼痛和死亡線上掙扎的張恩貴,在這里遇到了邵俊蘭醫(yī)生。
看到邵俊蘭,張恩貴興奮地叫道:“邵醫(yī)生,邵醫(yī)生!” 邵俊蘭驚奇地問:“你是誰???” 張恩貴答道:“我是張恩貴。” 她仔細看了半天,終于認出來了,然后遞過來一個西紅柿。這是一個半青半紅的西紅柿,這時,張恩貴已經(jīng)十幾個小時水米未進了,而且重傷在身,這個西紅柿對這個掙扎在死亡邊緣的人來說,無異于生命之源,吃著這個西紅柿,感到是一生中都未曾嘗過的美味,它給張恩貴補充了體力,讓張恩貴有了更多生存的力量和勇氣。之后,邵醫(yī)生又找人把張恩貴抬到了帳篷邊上,由于帳篷里人太多,張恩貴只能頭在帳篷里、身子在帳篷外邊躺著,震后陰雨不斷,渴了就偏一下頭喝口雨水。第二天,邵醫(yī)生又把張恩貴轉(zhuǎn)到帳篷里,給輸上了液,還給張恩貴送來一些吃的喝的,并不時詢問情況。
7月30日下午3點多,張恩貴和其他重傷員一起轉(zhuǎn)院到北京空軍466醫(yī)院救治。張恩貴被確診為腎挫傷和下肢截癱,在那里接受三個月的治療后出院,在家休養(yǎng)幾個月后,于1977年春季回到部隊。
回到部隊后,張恩貴很快找到了吳繼康和邵俊蘭,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1979年,張恩貴失去了和他們的聯(lián)系。后來的幾十年中,張恩貴四處打聽他們的消息,可一直沒有找到他們。每逢7月28日唐山地震紀念日,這種感情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