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18

2017-05-14 23:30-23:59 責編:曹夢雨

00:00 00:00

那么,從東面飛來的飛機,又是如何指揮呢?

由東面飛來的大型飛機,按規(guī)定應飛7000來高度,應當指揮其以700米進人機場上空,加人起落航線第三轉彎(或第四轉彎)。這樣就調開了飛行高度差,避免兩機相撞。其搜索的方法不變,即空中飛行員報告的航向±180度。

李升堂具體指揮秘訣是:耳聽判斷,目視搜索,就近轉彎,迅速起降。

滿天的飛機,在設備遭破壞的情況下,用耳、眼收集信息,通過大腦分析,迅速做出反應,發(fā)出正確的指令,實施指揮,堪稱奇跡。后來還有人做了詩表揚他們:虎膽心擎天路,滿天銀翅壯歌喉。

日飛起三百六,耳聽眼看憑心收。

風雨飄搖賴砥柱,穿梭銀燕載情真。

安全起降三千次,重傷兩萬出軍營。

(2)非常時期不拘常理。就是在非常時候必須打破常規(guī),不能按照過去的辦法去做,必須使主觀思想適應變化了的客觀情況。

比如:地震當天由沈陽到唐山機場空運藥品的飛機落地后,因押運員找不到接貨人(第一天沒有接貨人),飛機無法起飛,為減少空機壓場,都是由李升堂簽字,這是越權和違背常理的。

如:動用外來飛機,第一架飛機放飛、用跑道兩頭起飛、中間起飛、交叉起飛,以及在無法向上級請示的情況下,對在搶險救災中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困難,做出大膽、果斷的處理,都是必要的。

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場使用率,更多地搶救傷員,特別是露天雨淋傷口惡化的受傷群眾,爭取當時的每一分鐘都能改變人們的命運。

當時,前線總指揮部每天晚上都要向國務院報告唐山空運物資、搶救傷員的情況及飛行安全情況,結果,每天上級都很滿意。

(3)膽識加智慧。勇敢和智慧應是完美結合,只有勇無謀不成,有智慧沒有勇氣也不敢承擔重任。勇敢和智慧是一種教育的結果,也是知識積累的結果,是一種責任,軍人的職責,是一種精神,中國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4)三不怕的精神。當時唐山現(xiàn)場航行指揮人員有1/3傷亡,困難重重、風險極大……李升堂認為,當時人員傷亡、困難、風險在那種情況下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特別是自然災害。客觀的東西不能懼怕,只能戰(zhàn)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要不怕傷亡、不怕困難、不怕風險。

(5)尊重科學,確保飛行安全。盡管在大地震中非常時期、特殊的環(huán)境,也不能蠻干,必須尊重科學。

例:第一架飛機起飛,一定要把飛機檢查好。等天氣稍稍好轉,指揮復雜氣象飛機落地,要把握三個有利條件(雷電、油料、天氣特點),從跑道兩頭起飛時必須掌握三、四轉彎沒有落地的飛機等。事實證明,當時這樣做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