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12

2017-05-08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7月29日到8月3日,正是唐山人忘我救人與自救的一周,災民的理智和忍耐至今都被人傳頌。

當年帶領10萬大軍到唐山抗震救災的遲浩田上將,曾對唐山人高度贊揚,揮筆題詞:“唐山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是無私無畏的人民,是頑強不屈的人民,是能忍受千辛萬苦、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人民,是中華民族的縮影。有了這樣的人民,我們將無敵于天下!”

唐山人李潤平也深情地寫道:“血是紅的,傷者的血,死者的血,身上淌著的血,地上攤著的血,還有那些不顧一切救人的人們手上流出來的血,在那個特定的時間構成了一個血色的唐山,但是血不是血腥,因為這里依然充滿了愛,親情的愛、友情的愛、陌生的愛、無私的愛,遍地血色的唐山,也是充滿愛的唐山。我深深地感動了:永遠,血濃于水!”

大地震時,賈邦友任開灤呂家坨礦副礦長,正帶領1000多名礦工在井下作業(yè)。凌晨工作面突然猛烈晃動起來,頂板上的煤矸石嘩嘩往下脫落,井下一時煤塵彌漫。賈邦友馬上指揮人們撒到井下425米的大巷里。

由于強烈地震,全礦斷電,主副井提升陷于癱瘓,只能由風井返回地面。

從大巷里到風井口要走幾千末的巷道,巷道最窄只有4米,其中還要爬總計1000多米長的兩個斜巷。而風井口到地面垂直距離有70多米,直徑不足1米,僅能容一個人沿梯子爬行。

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危險:斷電意味著井下通風、排水設施全部停止運轉,地下水將迅速上涌,各種有毒氣體將不斷聚集,如果不能及時從礦井中退出,即使礦井不坍塌,大家也將全部葬身井下。

賈邦友立即召集各單位負責人,確定出隊伍撤退順序:井上工人先撤,采煤工人其次,機關干部和黨員最后撤。

每人負重十幾公斤,大家用了近2個小時才到達風井口此時,余震不斷,巷道里空氣越來越渾濁。

時間、秩序就是生命。機關干部一邊維持序,一邊用礦燈為隊伍照亮,大家一個挨一個地往上攀登。井壁上的滲水不停地往下傾瀉,梯子一直在搖晃。有的女同志連累帶嚇,怎么也抬不起腿,只好讓上面的同志往上拽,下面的同志從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