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上午,北京的小蘇乘坐地鐵行至東直門至雍和宮區(qū)間時,因列車信號故障,列車緊急制動,導致小蘇摔倒在地,頭部受傷。顱底骨折住院半個多月鑒定為十級傷殘。小蘇狀告地鐵公司索賠醫(yī)療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共計20多萬。一審法院判決地鐵公司承擔90%的責任,賠償小蘇11萬多元,地鐵公司不服上訴到北京二中院。二審法院首先認定小蘇摔傷了,地鐵公司即使一點錯沒有也要承擔責任。
(審判長)陳廣輝:首先我們確認的第一點是地鐵方是承擔一個無過錯責任,因為它是屬于高速軌道運輸工具,但是另外,侵權責任法明確規(guī)定,如果是被侵權人一方存在過錯的,或者是過失的,應該減輕地鐵方面承擔的責任。
從承擔10%的責任一下變成了承擔60%的責任,小蘇的過錯到底在哪呢?地鐵公司提供當時的錄像顯示,小蘇站立在列車車廂中,低頭雙手握手機,長時間沒有扶列車內(nèi)的扶手。列車緊急制動時,小蘇趔趔趄趄的摔倒在地,還有一位也在看手機的乘客,因為依靠在同行人身上沒有摔倒。錄像還顯示,六節(jié)車廂里的全部乘客中只有她一人摔倒。
陳廣輝:地鐵的緊急制動行為本身可能造成她的傷害,但是如果她自身有一個站穩(wěn)扶好的,做到這一點的話,通過類比其他的乘客其實是可以防止這個危險發(fā)生的,所以我們最后推定的結(jié)論是,她自己沒有盡到這種安全保障義務,是發(fā)生傷害的主要原因。一個主要原因,一個重大過失,這兩個疊加最后是綜合考量,確認的一個責任比例。
北京二中院民六庭庭長左峰介紹,地鐵乘客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每年都有,2011年至今轄區(qū)內(nèi)基層法院審理了63件,以審理二審案件22件。
(北京二中院民六庭 庭長)左峰:咱們大家出行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是有風險的,就是大家意識不到,這個事情出了以后我們上地鐵的時候我還特別觀察了一下,在地鐵上拿手機的人特別多,低頭在那看,真的出點什么事,根本周圍什么事都不知道,就這么低頭拿著手機看。再有一個,很多潛在的風險不知道,就地鐵的電動扶梯成為臺階的時候,大家注意看,一個一個全是腿這么支著,這要是夏天,一下你的腿要摔上,最起碼肌肉的損傷和皮膚的損傷會非常厲害。
看手機,嬉戲打鬧,搶上搶下,不扶手等情況,每天在各個城市的地鐵上演。
陳廣輝:我們用一個詞叫,大家對這種基本的安全要求是一種選擇性的無視,很漠視,根本就不理這個情況。其實這個本身就是大家缺乏一個是規(guī)則意識,一個是風險意識。因為地鐵本身正常運行的時候它都不是很穩(wěn)有的,好多線路都是非常顛簸的,尤其是這個案子出來之后,我有好幾次我都提醒周邊的一些最好還是扶著,他們就是理都不理這種情況,亟需的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明白這個東西。因為這個是你自身的生命安全問題,不要把這個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寄托在說地鐵沒有任何的問題,然后非常的平穩(wěn)運行,這也是我們技術角度達不到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的。
法官明確,乘客抓扶手沒抓住受傷沒有過錯過失,地鐵要承擔90%的責任,而早晚高峰,人多擁擠,特別是始發(fā)站搶占座位,經(jīng)常發(fā)生沖撞,這時候摔傷誰來擔責。法官張科提到了一位女士被擠上車摔傷腿的案件,指出主要責任是致傷者,而地鐵要承擔補充責任。
(法官)張科:當時乘車人非常多,她和其他人一塊擠進去之后,就被其他人擁擠的時候一下子撞到車廂內(nèi)的座位上。因為當時人特別多,具體的致傷人也確定不了,就起訴了地鐵運營公司。最后我們法院就判決,雖然說具體致傷人不明,但是你地鐵公司你承擔一個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義務,按照法律規(guī)定你是要承擔一個補充責任的,向這個人進行賠償。
法官鄭重提示乘客,樹立規(guī)則意識,文明交通,學會自我保護,安全出行,增強安全常識,學會自救。
張科:車廂內(nèi)人多擁擠時應耐心的等待下一班列車,站立在車廂內(nèi)是務必抓好扶手,避免長時間接打手機、刷屏、玩微信等,列車啟動離站,制動停站時,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杜絕在車廂內(nèi)隨意走動或嬉鬧。兒童、老人及腿腳殘疾的人士應該避開早晚高峰,謹慎選擇出行線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主持人:其實,地鐵緊急制動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大家也非常好奇,什么情況之下才可能產(chǎn)生臨時停車的情況,我也專門查了一下。第一種情況就是兩車的距離過近,因為現(xiàn)在地鐵的信號系統(tǒng)非常的智能,如果兩輛列車之間的距離過近,可能就有安全隱患了,所以這個時候后面的列車可能就會先停車等一下。第二種原因就是因為異物的入侵,當?shù)亓熊噯T發(fā)現(xiàn)隧道里有物體,或者是已經(jīng)可能侵入了限界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臨時的停車來保障大家的行車安全。關于坐地鐵還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呢?除了剛才法官說到的,在列車當中不要經(jīng)常地刷手機之外。我想對于沒有座位的乘客來說,有的時候可能車廂當中比較擁擠,大家就靠在其他乘客的身上,但必要的時候最好還是有一個抓手,有一個扶手,讓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這樣在乘車的過程當中才能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