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11點38分,進入我們今天的第一熱議。相信去海南玩過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被坑過。最近網(wǎng)友就爆料說,三亞市16路公交車的司乘人員誘導游客到天涯海角附近的黑景點,“海上游天涯”消費一事引發(fā)了大家的關注。其實這里所謂的“海上游天涯”已經(jīng)存在了很多年,而這次涉事的16路公交車,此前也多次因為司乘人員誘導游客到黑景點消費被媒體暴光。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話題是,您在旅游的過程當中,遇到過被誘導消費的情況嗎?去過哪些所謂的“黑景點”?
主持人:11點41分,進入我們今天的第一觀察。針對虛擬運營商行業(yè)存在的比較突出的用戶實名制的問題,中國通信企業(yè)協(xié)會虛擬運營分會昨天召開了虛擬運營商落實用戶實名制自律活動新聞發(fā)布會。20家虛擬運營商簽字,自愿繳納保證金,鼓勵舉報違法出售非實名制電話卡的舉報人。虛擬運營商的號段究竟如何被打上詐騙號段的名頭,新的實名制自律活動又能否真正的奏效,還是最終又會流于形勢呢?我們來聽央廣記者張棉棉,安徽臺記者張建亞的報道。
記者:隨著工信部近日公布史上最嚴實名制新政,一連串數(shù)字也開始躍入公眾眼簾——最新《關于電信服務質(zhì)量的通告》顯示,因垃圾短信、扣費不明等問題,共有10家企業(yè)被投訴,其中虛擬運營商占據(jù)6家,垃圾短信投訴同比上升365%;自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底,工信部已對14萬余個涉及通訊信息詐騙等犯罪的電話號碼進行了快速關停,其中虛擬運營商封號比例超過43%。目前,虛擬運營商用戶規(guī)模僅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lián)通三大運營商的2%,但虛擬運營商號碼因涉違法犯罪被關停的比例卻是三大基礎運營商的35倍多。這些數(shù)字的矛頭似乎都劍指虛擬運營商,也就是那些從三大基礎運營商處承包部分通訊網(wǎng)絡的使用權,然后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tǒng)、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把通信服務賣給消費者的企業(yè)。在中國通信企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苗建華看來,虛擬運營商并不是問題的根本,問題的根本在于難被追查的非實名電話卡。
苗建華:近年來,以手機為媒介,以黑卡為主要手段,以虛擬運營領域為重點的騷擾信息、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借這個機會有泛濫現(xiàn)象。
記者:虛擬運營商出于成本考慮,一般會以“流量不清零”“免月租”“無漫游費”這樣的低資費來吸引用戶,但在三大運營商幾輪提速降費過后,大大壓縮了虛商的利潤空間。同時,虛商們還要給基礎電信運營商繳納號碼資源占用費等,成本迫使虛商需要迅速開卡,可是實名制卻要求層層審核,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虛擬運營商開卡的腳步。另一方面,為了落實實名制,虛商還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例如,配備一部身份證識別的機器至少要花費1000元以上,每次認證用戶身份還需要向國政通繳納費用,每個用戶差不多1塊錢。有了這些考慮,虛擬運營商在推行非實名制時出現(xiàn)問題也不難理解。虛擬運營商遠特副總裁王暾說。
王暾:實際上我們虛擬運營商都挺苦的,用的是整個集團的戰(zhàn)略資源,在支持虛擬運營商的發(fā)展。當然,遠特通訊之前的毛利率還是不錯的,但最近虧得可能更厲害一些。
記者:工信部網(wǎng)絡安全管理局重要通信管理處處長曹昌豐介紹,目前超過100萬用戶的已有7家虛擬運營商。
曹昌豐:截止到2016年5月底,虛擬運營商發(fā)展的移動用戶數(shù)已經(jīng)達到3100萬,已有40家虛擬運營商開展業(yè)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