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精:新媒體與危機傳播管理

2015-11-10 20:06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網(wǎng)

感謝各位,感謝央廣,剛才幾位的發(fā)言對我來說很有啟發(fā),我的話題跟各位不同,我們主要是講軟力量的培育。按照德國社會學家的說法,現(xiàn)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經(jīng)進入了風險社會,與社會化的進程有關系。我們可能遭遇到人與自然的沖突,人與人的沖突,各類沖突都會加大。這些沖突在生成制度之前都可能意味著一場致命的風險,在這樣的大的背景下,我在十分鐘的時間跟各位分享三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意見競爭。后面兩個概念價值認同和多元參與。各位首先看屏幕上的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大半年前某地發(fā)生的一起集貿(mào)市場上的火災,火災發(fā)生之后,當?shù)卣€是比較重視的,措施果斷有效,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原因,在大火發(fā)生之后,當?shù)毓俜轿⒉┙咏?00字都在講領導做什么,我簡單給大家念幾個關鍵詞,火災發(fā)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常委XXX,省委秘書長XXX,省政府XXX,到現(xiàn)場組織滅火,常務副市長XXX,市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還有教育廳、公安廳、安監(jiān)局、辦公廳等等,我還沒有念完,大家注意到,這種帶有強烈的權利的傲慢,除了權利的傲慢之外,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機構在應急當中還會出現(xiàn)所謂專業(yè)的傲慢和技術的傲慢。我們有一些機構確保把專業(yè)語言翻譯成公共語言之后,造成一個結果,在今天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參與到意見競爭當中,由于權利、技術和專業(yè)的傲慢,導致我們在競爭當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各位會注意到,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之下,整個公共輿論呈現(xiàn)的特點,特別是應急事件,應急議題,總會出現(xiàn)多樣意見的競爭,比如央廣遇到一起危機,總會持不同觀點的人,可是我關心這件事,互聯(lián)網(wǎng)有誰提供了隨時隨刻來發(fā)言的機會,我的意見可能是邊緣意見,可是邊緣意見并非不重要,在今天邊緣意見有兩個優(yōu)勢,一個是數(shù)量優(yōu)勢,動不動一件事就幾百萬人、上千萬人在關心。另外一個優(yōu)勢是圍觀者介入到應急事件的討論當中來,也就是說輿論未見得總是正確的,但是輿論總是正當?shù)?。政府部門、企業(yè)、媒體、知識精英未見得正確,但是總是正當?shù)妮浾撟龀稣嬲\的傾聽,多樣的意見在競爭當中就會出現(xiàn)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比如真相和謠言的競爭,不見得真相總是在你期待那一刻就會降臨,有時候謠言和真相誰跑在前邊,誰往往被當作真相,這是一個競爭。還有科學與偏見之間也未見得科學總是在你期待那一刻就會如約而至去戰(zhàn)勝偏見,還有一種是主流意見和邊緣意見的意見競爭。

我想有幾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是不說謊、講真話。無論我們的硬件設施建設得有多么完備,如果我們失去了信任,應急管理是不堪設想的。大家知道應急管理領域有一個所謂的2080法則,即便是我們的廣播全部到位,甚至挨家挨戶敲門,仍然有20%左右的人充耳不聞,面對這樣的境況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可信的說服者,一個可信的信息來源是至關重要的,這種信任,這種公信力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我們注意到一些部門由于在早前若干年的危機應對當中,出現(xiàn)了信任透支的情況,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扭轉。第二條原則要主動告知。大家注意,任何一起事件當發(fā)生的時候,比如就一瓶水那么大的能量,我們應急單位,應急機構自己主動往里注入的信息越真實、豐富、生動、可理解、可接納,外界的猜測、質疑、造謠可能就會越少。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境況是,一些機構還沒有把握常識性的原則,這是非常糟糕的選擇。第三個,表面上是一些表達方式,表達的差錯,表達上的障礙和事故,但實際上這背后都有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比如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再比如大家還記得嗎?有一個縣一條河已經(jīng)被污染紅色的,環(huán)保局長質問:“誰說是紅色就是污染的?”。一個例子,有一年防汛抗洪期間,南方的一個省防汛抗洪指揮部的一位副職領導,在接受媒體長途電話的直播采訪,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主持人問他說,請問主任現(xiàn)在大壩決堤了,下游群眾安危如何?他說領導到現(xiàn)場做出如下幾點指示,一二三,主持人說我就問老百姓怎么樣了?主持人后來就把電話給掛斷了,這是一個例子。另外一個例子是三聚氰氨發(fā)生的時候,幾個部門站出來表態(tài),有的領導說全力救助嬰幼兒,讓他們被關愛。還有部門說保護奶農(nóng)的利益。我們注意到,多數(shù)牛奶企業(yè)是否是好的,并不是這次危機在那個節(jié)點最重要的議題,實際上在為自己的監(jiān)管責任辯護。我們注意到最后這個部門就卷入了輿論的風暴眼。無論我們做怎樣的應急廣播,我們無論怎樣介入應急狀態(tài)下的輿論當中去,千萬不要只站在自己單位,自己單位領導的利益和立場上講話,一定要站在公眾的角度講話,即便不精彩,也不會犯錯誤。

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個概念是價值認同。所謂的價值認同其實跟它相對的一個概念是事實認同,一個是價值,一個是事實,事實是客觀的、物質的、外在的,比如說災情怎樣發(fā)生的,進展到怎樣的程度,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我所說的災情、疫情和輿情不只是重大的、惡性的、災難性的天氣,也包括一些事故,包括我們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而實際上還有精神、內(nèi)在、主觀這個范疇的表達,比如情感,比如尊嚴,比如道德,比如審美,比如理想,也比如信仰。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危機當中有兩個層面的認同,一個是對事實本身的認同,還有一個是情感的、尊嚴的、道德的、倫理的,也包括審美、理想、信仰這個層面的認同,如果我們?nèi)鄙倬袷澜绲恼勗?,缺少對尊嚴、倫理層面的動員,我們的應急管理往往也會失敗。換句話說,我們非常努力地處理了一起事件,但是我們卻失去了剛才說的情感、態(tài)度、尊嚴,這個層面的一些認同,而這個在危機的應對當中,在應急管理當中,是非常糟糕的。具體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在危機當中,我們知道情感的、尊嚴的、倫理的層面的努力,實際上要開辟一個態(tài)度空間,用態(tài)度空間換應對時間。還有一個,在危機管理中,在應急的事務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和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公眾形成一個關系共同體,而不只是一廂情愿的表達,首先是價值的共同體。

跟各位分享的最后一個概念是多元參與。在今天我們說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是對話的時代,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想單靠政府部門,單靠新聞媒體,單靠專業(yè)的知識精英來應對一些危機事件,來應急管理,我想是有局限的,誰都不能替代大眾做出決定,他們應該成為公共事務的主人,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也做公共事務的參與者,這一點非常重要的。 剛才提到的關鍵詞是對話,這個詞可能很容易被各位忽略掉,我們更強調(diào)宣傳和廣播,盡管時間到了,我還是想把話題稍微拉開一點。各位注意到,我們現(xiàn)在在大學里正在推進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因為我們的教學遇到了挑戰(zhàn),也就是說不管你當老師的講什么,同學們都在玩手機,你怎么講大家都在玩手機,有的時候同學們還會舉手出去拿淘寶的快遞,還有整點團購的秒殺,他的手機屏幕上有QQ、有微信,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總之會超過你講課的趣味性。面對這種情況,面對這些95后的學生怎么辦,我們就發(fā)現(xiàn)教學改革應該圍繞一個觀念來展開,就是對話,當我們允許學生跟我們形成對話對流的時候,他才能把精力重新放在我身上,我提出一個看法,他可能贊同我,也可能反駁我,只有這個時候他才能把精力智慧交付在我身上。在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的情境之下,參與就是對話,我們在危機管理中這種告知形式是有局限的,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更多公眾能夠參與進來,這里面就有另外一個問題,公眾是抽象的,是幻影一般的存在,我們這里邊要拎出一類人,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傳播學當中被稱為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不是應急狀況下才啟用他們,而是他們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要日常的溝通,我們要日常的維護,有日常的平臺式的合作。在傳播學當中,早前的幾十年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信息可以直接到達受眾,而觀點不能,觀點必須經(jīng)過意見領袖的二次、多次擴散才有可能到達目標公眾。我舉個例子,我在這做十分鐘的演講,我下午回到人民大學,我跟同學們說我去央廣做了一個小的演講,央廣這些年奮發(fā)有為,非常了不起,同學們會說老師,我知道了,你拿人家錢了吧?怎么辦?我要想讓大家認同我的觀點,我就在上課之前,把班長、學習委員、團支部書記、顏值高的五六個人先找到一塊,我就跟他們說,央廣在應急管理傳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真了不起,我下午跟同學們說完這個觀點之后,我提前溝通好的五六個人就會頻頻點頭。我們現(xiàn)在很多應急管理往往處在一種政府部門自己說、企業(yè)自己說、媒體自己說,說完之后說我們應對真及時,真不錯。如果把我們的三個觀點融合在一起來說,積極參與意見競爭,在事實認同的基礎上,謀求情感、審美、理想、信念這個層面的價值認同,同時不要自說自話,要尋求一個多元參與、多元的話語同盟,影響有影響力的人。謝謝各位,謝謝!

責編:杜薇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