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鄉(xiāng)”:植被恢復流域治理成效初顯

2015-07-02 10:5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7月2日電(記者程楠、郭剛)曾被一些人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甘肅省民勤縣,近年來通過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綠洲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并已達到動態(tài)平衡。在這個擁有中國“沙鄉(xiāng)”之稱的荒漠之地,構筑起“阻擊”沙漠侵襲千里河西走廊的綠色堡壘。
  民勤縣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構成“C”形包圍,年均降水量113毫米,蒸發(fā)量高達2644毫米,蒸發(fā)量是降水量的24倍,屬于典型半封閉的內陸荒漠區(qū)。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干旱缺水的荒漠地區(qū),近年來,當地通過實行“上游涵養(yǎng)水源、中游調整結構、下游關井壓田、恢復生態(tài)”的辦法對石羊河流域實施綜合治理,目前已實現了水資源的統(tǒng)一調度和管理,綠洲植被顯著恢復,地下水位逐年上升。
  民勤縣水政水資源辦公室主任邱德玉介紹,在全縣范圍以內,當地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嚴格的水資源過程性控制和精細化管理。而且,通過推行小區(qū)灌溉、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高效節(jié)水灌溉措施,“民勤的畝均灌溉定額由原來的500立方米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350立方米以下,節(jié)水效益非常明顯。”邱德玉說。
  邱德玉告訴記者,從2011年以來,當地的地下水位開始緩慢回升并逐步達到了動態(tài)平衡。“更讓人欣喜的是,2010年以來,當地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開始重現碧波,目前已形成22平方公里的水面,周圍植被達到全覆蓋。”
  民勤縣清渠鎮(zhèn)寂玉村66歲的農民張利生告訴記者,青土湖早在1959年就干涸了。干涸之后的青土湖地區(qū)曾長期風沙肆虐、沙進人退。
  “最近幾年,隨著石羊河上游的紅崖山水庫逐年向下游的青土湖增加生態(tài)水量,青土湖又‘復活’了。”張利生老人有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現在青土湖水位上升了、水質變好了,濕地一片綠油油,也吸引了很多大雁、黃鴨等水鳥群來這兒繁衍、棲息。”
  不僅如此,在民勤縣夾河鄉(xiāng)黃案灘2008年已關閉的96眼機井中,目前已有7眼自流成泉,周圍10萬畝天然植被群落也得以逐步恢復并蔓延成“綠色屏障”。
  截至目前,通過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和人工造林,民勤縣已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2014年底的17.42%,民勤綠洲正緩慢而堅定地不斷擴大。

責編:湯傳堯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