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5 11:54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真正可靠的治理霧霾的方式是通過深化改革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長效機制。
他認為,霧霾與我國國情中幾個要點緊密相關。第一,我國約94%的人口聚居于僅占43%左右國土面積的黑河-騰沖線的東南方,使能源消耗、環(huán)境污染壓力呈現“半壁壓強型”;第二,我國基礎能源主要是國內儲量豐富的煤炭,目前全國電力供應中約80%是需要燒煤的火電,而煤的清潔化使用難度高,大氣污染等負面效應突出;第三,前幾十年,我國在特定發(fā)展階段形成了重化工業(yè)支撐的超常規(guī)、粗放式、外延型快速發(fā)展模式,單位GDP能耗系數高,污染因素高度集中而難以有效化解。這些情況給我國能源和環(huán)境造成壓力的“三重疊加”,必須在解決霧霾問題時辯證分析、對癥下藥。
賈康表示,我國煤、電、油等的價格形成機制以及能源耗用的相關制度漏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資源的粗放利用。而依靠車輛限行限購、工廠停工停產,實施控煤、控車、控油、治污等簡單化行政手段進行“霧霾”防治,不僅容易引發(fā)社會矛盾,且治標不治本。真正可靠的治理霧霾的方式是通過深化改革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長效機制。通過經濟杠桿,讓市場充分發(fā)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競爭真正優(yōu)勝劣汰,把低效、落后、過剩的產能擠出去,進而實現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帶來藍天碧水和清新空氣。
賈康具體分析稱,即從資源稅等稅費改革切入,推動煤、電價格和相關產業(yè)部門系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我國基礎能源比價關系,進而推動完善地方稅體系和稅收制度的新一輪稅、價、財聯動改革,促使全社會積極注重節(jié)水節(jié)電,主動地節(jié)能降耗。他認為,這種經濟杠桿的調節(jié),是全面的,即產業(yè)鏈上全覆蓋;是“內生的”,即生產者、消費者從自身利益出發(fā)產生節(jié)能降耗的動力;是長效的,即是可持續(xù)、可預期的。